山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探讨

时间:2022-09-13 04:13:27

山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探讨

目标责任考核是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落实地方经济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以剖析山西省目标责任考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基础,试图从拓展考核的参与主体,健全考核的民主监督机制,完善考核指标的确定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助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些对策。

山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地方政府创新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具体到山西而言,山西省委、省政府从2010年9月就启动了集目标责任、领导干部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为一体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这项工作是山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有关要求的又一创新实践,是用新标杆衡量发展成果的又一有力抓手。

一、山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现状

由于目标责任考核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笔者在此不可能对其内容一一而足,因此笔者此处仅就山西省目标责任考核的总体情况、主要内容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对完善这一制度有所帮助。从总体而言,山西省目前推行的目标责任考核是“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考核。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将原有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等合在一起进行。在这一考核体系中,考核的主体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采用的具体办法是《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平时考核办法》,考核的着力点是考核目的、被考核单位的工作实绩以及干部的选拔任用等等。

就其内容而言,山西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主要由“目标考核”和“综合评价”两部分组成。在“目标考核”方面,由于被考核对象之间的职能分工各有不同,因此考核办公室一般会对被考核单位的考核指标分别进行设置。以地市和省直单位的考核为例,省考核办分别对11个地市确定了班子和队伍建设、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等六类考核指标。其中,各地市共性的考核内容为“班子和队伍建设”,其他各项具体内容则由省考核办根据各地市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就省直部门而言,其考核内容较地市相对简单,仅涉及年度工作任务和班子队伍建设两大块。其中,班子和队伍建设是共性考核内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通常由省考核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点以及各省直部门的具体职能分别确定。除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之外,山西还采用民主测评和社会评价的方式对各被考核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山西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全生产等方面实行了一票否决制。

二、山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指标设定的合理性有待提升.考核指标设定的是否合理与考核结果的好坏、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直接关联。以省直部门和地市的考核指标设定为例,目前,山西省设定考核指标的主要依据是省委省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通常情况下,省考核办会把省里的工作要点分解给各地市和相关职能部门;其后,各被考核单位再根据这些工作要点以及自身实际设定自己的考核指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被考核单位为了便于完成工作任务,往往会降低指标的难度,并为本单位下一年度目标任务的设定留足余地,这无疑会大大降低目标责任考核的效度,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流于形式。

(二)考核对象的分类不科学.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被考核对象进行分类是实施考核的前提,只有对被考核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才能使被考核对象之间具有可比性。但是,由于公共事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职能各异、门类颇多的政府组成部门来讲,对其进行分类的困难性不言而喻。例如在2011年度省直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中,山西将省委办公厅、对台办、国家保密局、省人大办公厅、接待办、省政府办公厅、机要局、省政协办公厅等等划分为一个考核组进行考核,很显然,这样的分类不利于考核的具体实施。首先,省委、政协、人大、政府等四大班子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中分工截然不同,若将它们划分为一组进行考核很显然不具有可比性,这是考核过程中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其次,省机要局、省对台办等都是省委办公厅的下属单位,将他们与省委办公厅分在一个组进行考核必然会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三)考核缺乏民众参与且有限的民意测评存在形式化问题.对政府绩效做出全面且公正的考核是以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为前提和保证的。就山西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的考核主要由政府部门组织进行,缺乏民众的广泛参与。与此同时,山西的目标责任考核中还存在民意测评的形式化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在对各市或各省直部门进行测评时,参与测评的人员往往由被考核单位指定或者召集,通常情况下,被考核者往往会对参与测评的人员进行一些嘱托或赠送一些纪念品,这样就很难避免民意调查的形式化问题;二是参与考核谈话、测评的人员在本单位往往仅限于厅级和处级干部,几乎没有科级以下人员(包括科级),这种测评所体现的民意恐怕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三是由于考核结果与年终奖金相挂钩,导致很多测评人员即使对单位或其领导有意见也都评优秀的现象发生。

(四)考核机制的长效性缺失.考核机制的长效性缺失,是目前山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考核中的一些重要制度仍没有被体系化、法制化。如考核的具体标准、考核的流程及考核机构的人员设置等等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目前的干部选拔机制不科学。众所周知,在当今之中国社会,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急于进步的欲望,这种欲望往往导致人们尤其是那些上进心极其强烈的被考核单位的负责人急于向更高的行政层级攀登。而中国目前的官僚层级体制往往会导致换一个领导就换一种政策,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目标责任考核不稳定的感觉。三是考核中的监督机制缺乏。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现测评者民意的机读结果被统计后,往往只有少数领导知道具体情况,这无疑不利于社会公众对考核进行监督。

三、完善山西省目标责任考核的一些对策

(一)拓展参与主体,健全监督机制.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是民主的要求,也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所在。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完善:第一、在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应在进一步完善考核体制机制的同时,多倾听人民大众的评价意见,从而体现考核的全面性。2第二、在进行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时,不仅应该让厅级领导参加,而且更应该让从事具体工作的处级干部和一般办事人员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实际情况。第三、构建独立于政府机关的免受政府干扰的专业考核机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运用网络等多种手段建立公开制度,健全考核的民主监督机制,使考核在阳光下运行。

(二)完善考核指标的确定机制,确保与转型跨越发展相匹配.构建与转型跨越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干部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把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引导到促转型谋跨越上来。而要完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是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考核指标应与被考核对象的具体职能相契合,考核指标的设定应能促使被考核单位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应有利于被考核单位完成其目标任务。第二、考核指标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其中,论证的主体应当包括考核办工作人员、有关资深专家、被考核单位以及民意代表等等。第三、对于设定的指标应尽量细化、量化,以便于对其进行考核测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考核工作实绩演变为考核书面材料,才能确保目标责任考核与转型跨越发展相匹配。

(三)合理确定考核分类标准,努力实现其科学性.对被考核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应建立在充分考虑其工作性质和具体职责的基础上。具体到省直部门而言,山西可按其工作性质将省直部门划分为:行政执法类、综合管理类、党群团类、经济管理类等等。对于各地市而言,山西不仅应适当增加同类地市横向比较的内容,而且还应将本市与其以往年度的考核结果做纵向比较。比如我们在对太原市进行目标责任考核时,不仅应将其与经济、社会基础同类的地市进行比较,而且还应与太原市以往年度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我们不仅应考核太原市在本年度的实际工作情况,而且还应考核其与上年度相比较时的进步情况,在笔者看来,后者能更有效的激发太原市的积极性。

(四)健全考评机制,努力实现其长效性.考评机制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核工作能否全面开展,因此,健全或者完善考评中的一些具体运行机制就成为山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当务之急。对此,我们首先应完善或者健全目前的考核组织。从山西目前的情况来看,考核工作具体由临时成立的考核办负责,考核办的工作人员主要由省考核领导组从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或者统计局等部门抽调,临时成立的机构以及临时抽调的人员无疑不利于考核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因此,山西应将各级考核办由临时机构转为正式机构,以推动考核的顺利有序进行。其次应建立并完善考核的救济机制,在考核办内部设立一个专门受理投诉的部门,以保障对考核结果不满意的被考核单位投诉有门。第三,建立健全专家信息库和民意调查人员信息库,以保证在考核的全过程中能随时随机抽到所需要的权威专家,以保障民意测评的真实性。3这里应当强调,抽取专家或者民调人员的操作者应为考核组成员。

总之,山西的目标责任考核应在维持现有格局的基础上对其不足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才能体现健康发展、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山西形成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格局。

参考文献:

[1]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和方法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2]芦刚.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

[3]任宗哲.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以陕西省的目标责任考核为例[J].理论导刊,2010.

上一篇:石油工程的设备招标采购探讨 下一篇: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