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09-13 04:05:32

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摘 要】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除了教授知识,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世之道。孟子曰: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爱,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好感,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最终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师爱应贯穿于现代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简单来说,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源。

【关键词】师爱;现代教育;信任;理解;应用

1师爱及其特点

在教育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不同,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一层隔膜,从调查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对某学科比较讨厌,除了天生兴趣使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对教师的印象和评价。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人文关怀,给学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人是感情动物,需要依靠感情沟通。因此在当前教育中,应加强对师爱的重视,师爱不单单是一种情感,更是教师道德、理智和美感相融合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师爱和平常所说的爱有一定的区别,其特点如下:

1.1职业性

教师是一种职业,师爱是其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体现,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应热爱本职业和职业对象,简单来讲,如果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或对学生没有好感,就没必要从事这份工作;而从事这份工作,就必须对学生产生爱,将爱学生和爱职业相统一,以此实现自身价值。

1.2原则性

师爱除了有责任,还有原则,因为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而且有特定的培育目标,即受国家委托、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师爱应当严厉慈祥兼有,它包含着党和国家对学生美好未来的坚信与渴望。

1.3服务性

教育有目的性,为达到目的,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师爱即是一种高质量的服务,这是学生教育成长的必要条件,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弱,更需要师爱发挥其作用。

2如何体现师爱

2.1尊重信任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人生来是平等的,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别,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常对教师产生恐惧之感,如此教学质量必然难以提升。对学生而言,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肯定,可能为达目的,各自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但不管如何,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人格,在犯错误时,切忌讽刺嘲笑,而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多加鼓励,相信他们能够做好每一件事。

2.2了解关怀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因为学生的成长背景、学习能力都有差异,只有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把握他们真正所需要的,才能因材施教,挖掘每个人的长处,培养各种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学习上、生活上和情感上都予以足够的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其人格,促使学生成才。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的重要性,只要与学生在一起,就应站在父亲的角度去教育学生。此外,师爱还包含着一种友情,即亦师亦友,学生不应成为学习的机器,教师也不应成为教学的机器,应当充分调动双方情感,拉近彼此距离,实现人性化的现代教育。

2.3严格要求

师爱的特点和教师职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在教育中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爱不应该是一种放纵,应受到一定的约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严格要求”的理解有不恰当之处,往往是要学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在现代化教育中,更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如道德、风范、素养、礼仪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以科学的教育方法,配以严格要求,才能一步步接近完美。

3走出师爱的误区

在师爱教育中,应避免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3.1两极式的爱

学生能力不同,在实际中的表现也就不同,部分教师往往对成绩优秀者比较青睐,而对差生则有种任之放之的态度,这种两极式的师爱很容易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自暴自弃,产生一种被班级排斥的心理情绪,严重者可能还会故意破坏课堂秩序。

3.2父母式的爱

父母对儿女的爱,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溺爱成分,作为教师,应明白自身的职责,对职业对学生施以适度的师爱,万不可过度依赖自己,应积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包括为人处世之道。

3.3施舍式的爱

爱不是施舍,应发自内心,尤其是对于贫困生,在帮助他们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理,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予以应有的帮助,尽到应尽的责任。

师爱是现代教育的基础,通常来自于教师对职业的喜爱,在教学中应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加深彼此了解,以培养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爱上自己的课程,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鸿雁.浅谈现代教育中的“师爱”[J].中国轻工教育,2008,23(z1):173-174

[2]华方丽.师爱,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J].现代教育科学,2013,26(3):213-214

[3]冯希莲,牟元忠,孙德兵.浅议“师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7(5):190-191

上一篇:浅议如何有效的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