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多样化

时间:2022-08-12 05:40:21

谈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多样化

教师的教,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启发引导学生会用已学知识,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知识。目前中学生中学习方式有些单一呆板,学习靠死记硬背,表现为如下几方面:①读死书,死读书,不带着问题去读,而是完成读书时间了事;②教学过程中不细心观察,只停留在粗略地看现象上;③懒于动手,懒于操作,动手能力差;④学习粗心,有细微差别之处不留心,不加以比较;⑤记忆知识死记硬背,不加以理解;⑥作定时练习只图完成任务,不善于总结方法;⑦不重视老师评阅、批改。针对以上情况,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多渠道、多方位接受知识、信息。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多读书,多设问,带着问题去读书。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达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学习材料,只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质疑、多释疑,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水平。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③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 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二、让学生细观察,学会观察

⒈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观察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通过一些新奇、趣味性的实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物理兴趣。如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沸腾、会跳舞的小人、沸水游鱼等实验,学生对实验感到新奇而有趣,且与他们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这样他们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在实验课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物理实验是为了通过观察现象引入物理概念,导出规律。

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阴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勤动手、勤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首先,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演示时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从实验方法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操作的顺序、观察的方法、结论的归纳等方面精心备课,并在课前反复演练,力求操作演示规范、熟练。例如,在演示用安培表测电流强度时提出操作要领“断开电键,顺序连接;电表串联,正进负出;检查无误,通电试触;选择量程,接线读数”。这一系列的操作,要求准确无误,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尽可能的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初中物理每个实验中都有各自的注意点,如果老师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避免一些实验操作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实验中有条不紊,但学生在实验中不能体验到一些由于实验失误所产生的现象,在物理实验中很少有对学生产生危险的实验,所以笔者提倡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到实验的注意点。

总之,在我们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意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方法的情境,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想学、会学、愿学、乐学。逐步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体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上一篇:浅谈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变革 下一篇:“五步”迅速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