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四步法”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13 04:02:20

“目标导学四步法”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

“目标导学四步法”教学模式是我校近两年提出和正在研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教师提出目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目标明确、方法多样、容易操作、课堂高效、适用广泛的特点。

基本流程是:

1.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查,检查自学效果。

3.师生研讨,展示自学成果,达成共识。

4.课堂作业,巩固深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以“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设计为例,谈谈 “目标导学四步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先导入新课,学生在自主摆分小棒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分完没有多余,一是分了若干组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从而引出新课。巧妙导入后,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设计的问题既简约又抓住了本课的精髓,由浅至深,由表及里,且表述要准确。此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2分钟)

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解决自学提示中的8个问题。此环节为中心环节,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感受体会新知的形成,锻炼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巡查时,对于学生在自学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出现的错误案例要做到心中有数。(10分钟)

第三个环节的师生研讨,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剩余的不能再分的叫余数,并且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否则,能再分,即余数的意义,并让学生将例1与例2进行比较,“我们会写平均分的除法算式,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该怎样表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两名学生在黑板展示(一对一错),学生通过观察和激烈的讨论后,可能学生会写成“4余数3”的形式,然后师引导学生理解,把“余数”用省略号来代替,读作4余3,让学生根据题意将单位带上,发现并理解余数来源于不能再分的被除数,所以单位名称与被除数相同,而商的单位则与除数的单位一致。接着,展示笔算,以巩固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巩固除法算式与竖式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将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有机的联系起来,最后进行纠错。

整个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地引导、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真正当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尝成功的喜悦。(10分钟)

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先设计了四道课堂作业题,由于题目稍有难度,所以可以允许学生合作完成。第一题是巩固题,通过正确判断,进一步明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第二题是开放题题目,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的发展;第三题游戏题,是对新知的进一步巩固深化提升。第四题应用题,这是一道提高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和试商的方法,还让学生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为了检测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接下来我选用练习册里的一些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当堂测试,及时反馈。

最后进行反思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丰富、更全面,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18分钟)

在数学课堂实践中,运用“目标导学四步法”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得踏实,教师教得轻松自如,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它是适合小学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上一篇:提升专业能力 深化课改理念 下一篇:原始石器审美意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