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潍坊市主城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09-13 03:05:37

浅析潍坊市主城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 要:现今各地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力度与日俱增,民俗类和历史建筑类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持续火热。潍坊市地域广大,下辖众多县市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手工艺和历史遗迹,其开发力度和影响力十分巨大。本文现对较为忽视的主城区文化资源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关于主城区文化资源开发的措施,认为对于主城区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政府与民间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市民的文化需求的满足。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资源;政府保护;民间资本

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域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文化资源的丰富性直接关系到该地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潍坊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文化资源。潍坊市经济建设水平居于全省前列,城市居民比重很大,近年来的文化消费越来越显示出增长态势。潍坊市亦较早开始发展文化产业,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国内便属前列。目前学界和政府普遍关注潍坊市民俗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视下属县市的文化资源,却忽视了主城区内人文景观的发掘。本文现尝试对潍坊市主城区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探究。

1 潍坊市主城区文化资源概述

1、文化资源概念清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文化资源是指“用于满足人类文化需要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包括:文化资本、艺术家、有形资本等”1。其中,既包括前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生产生活遗存、人文景观、建筑、文学艺术创作,也包括今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有形的文化资源由人类活动所创造,体现了人类自身的力量和审美意念,包括人文景观、建筑遗址、艺术作品、艺术表演、学术成果等。无形的文化资源则体现为一种精神资本,是为一地域群体共有的风俗习惯(民俗)、民间信仰、价值体系、方言等。有一些无形的文化资源也以艺术品的形式存在,如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节日等。

在当代社会,文化资源的具体利用集中体现在对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中。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与物(因素)的总和。简单地说,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和2。在现代社会,人文景观、自然风貌、社会风情、历史遗迹、建筑和节日等都可被开发为旅游资源。

2、潍坊市主城区文化资源

潍坊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西接工东营、淄博,南连临沂、日照,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潍坊市辖潍城、奎文、坊子、寒亭4个市辖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海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四个功能区,临朐、昌乐2个县,代管青州、诸城、高密、寿光、昌邑、安丘6个县级市,54个街道、64个镇,9495个自然村3。其中,潍城、奎文为主城区,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潍坊市主城区的文化资源主要有:

(1)历史古迹类。具有代表的有:通济门;潍县老城墙残址;十笏园。

(2)人文景观类。潍坊城市湿地公园;潍坊白浪河公园;风筝广场;市政府广场。

(3)民俗节庆类。主要包括:①著名小吃,如和乐、肉火烧、朝天锅、炸耦合等在市区皆有店铺经营;②手工艺品,如风筝、布老虎。

(4)文教与娱乐类。主要包括: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学院;潍坊市歌舞剧院;潍坊市文化宫;国际风筝节,在每年4月举办,是国际风筝爱好者的交流盛会;演艺培训机构;电视栏目,如《快乐潍坊》,其宗旨为展现百姓的才艺,强调家庭组合。

2 潍坊市主城区文化资源的开发

对于主城区文化资源开发,要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以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兼顾为核心,采用多种形式,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

1、开发的宏观措施

政府作为文化资源的管理者,要发挥对文化资源的宏观管理职能。而文化经营公司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单位,要主动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会受多方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对于信息的掌握情况。消费者会通过对掌握的产品信息做出产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判定。通常假定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那么消费者进行信息搜集行为会终止于信息搜集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所以,政府应利用平面媒体、门户网站等信息渠道向市民提供主城区文化资源的信息,包括景点的地理位置、演出的时间和地点等,增加市民掌握的信息量,为市民在进行文化消费决策时提供依据。

其次,政府要重视保护各种主城区内的文化资源,在规划市政建设时要考虑到文化资源的保护,不能以城建之名对文化资源造成碰坏。在建设文化设施时,考虑交通条件、居民生活水平等多种因素。再次,政府应加大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扶植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为文化经营企业给予政策优惠,积极引进各类文化经营企业。最后,文化经营单位要转变思路,考察文化资源自身的历史内涵及独特魅力,针对所经营的文化资源项目进行合理开发,且不能为经济利益对文化资源造成破坏。

2、开发的微观措施

对于文化资源的信息传播问题,政府和文化经营单位可以建立专题网站,拍摄宣传视频和照片,结合文字说明和地图展示,让民众对主城区的文化资源分布有直观的了解。

对于历史古迹类文化资源,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组织维修的专业人才,力求保持原貌。并通过电视广告、城市形象宣传片等形式向市民历史古迹的面貌,发掘其中体现的潍坊市的历史与地域文化信息;民营文化公司,如旅行社应实地考察历史古迹的现状,发掘其与潍坊市历史或文化的联系,确定旅游路线及导游解说词,拍摄宣传照片;工艺品制作或销售商可以抓住历史古迹的文化内涵,生产、经营与古迹有关的工艺品或书籍,并将店铺设置在历史古迹周围。

对于人文景观类的文化资源,政府应投入更多建设资本,增加城市休闲广场、城市公园的建设投入,聘请优秀的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市民的审美趣味。对现有的人文景观,可组织潍坊市市区的文化事业单位(如歌舞剧院)在广场、公园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演出,增加吸引人数;民营文化公司如旅行社可将人文景观作为旅行线路的一部分。

对于民俗节庆类文化资源,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并监督民营资本的经营过程,对其经营做指导;民营企业可抓住民俗的普遍性和丰富性,对小吃、工艺品进行商品化运作,并结合市场反馈及时代审美风尚,积极寻求产品创新,将新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分析市场的产品种类和需求情况,结合市场同类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形势采取合适定价,保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获得利润。因为无论食品市场还是民间工艺品市场都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型市场,厂商生产有差别的同类型产品,要想在此等市场中获得利润,除了新产品开发外,还要结合其他厂商的经营情况作为自身决策的依据。

对于文教娱乐类文化资源,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可定期组织学者和艺术家在博物馆或文化宫进行文化艺术讲座和艺术演出,增加文教娱乐设施的资金建设,繁荣文化消费市场。对于文化活动,如国际风筝节,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风筝节的国际性和举行开幕式文艺演出吸引游客参观;民营文化公司可签约知名艺术家进行商业演出。对博物馆、歌舞剧院和文化宫,民营企业可以发展相关经营,合作出售参观纪念品和演出音像制品。对于国际风筝节,可再风筝节举办期间销售风筝工艺纪念品。

注释

1.颜士锋,《文化经济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第12页。

2.苏文才、孙文昌主编,《旅游资源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3.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潍坊。

4.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 页。

参考文献

1、颜士锋:《文化经济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2、符国群主编:《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苏文才、孙文昌主编:《旅游资源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李淑燕:《国际风筝都――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载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张钦(1990-),男,汉族,山东滕州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资源研究。

上一篇:浅谈对偶辞格的几点认识及其翻译方法 下一篇:谈吴冠中的绘画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