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时间:2022-09-13 02:58:59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摘 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环评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施情况,文章从相关立法、参与主体及实施过程三方面对该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权益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通过一定的途径,按照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该决策符合广大共勉的切身利益。从我国产生公众参与制度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应当看到该制度在立法层面、参与主体层面及实施过程中仍存着些许的不足与漏洞,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笔者认为,要提高公众参与华农的有效性,应当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分别加以完善。

一、通过立法完善和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并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机制

首先,公众参与作为缓解影响测评的核心内容,应当成为缓解影响评价的法定要求,而不仅仅是鼓励问题。目前存在的立法过于抽象和原则且缺少可操作性、公众参与环评的方式未制度化、未规定听取公众意见的具体程序等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在法律中加以具体而明确是规定。没有立法作为依据,其他的改善措施都无从谈起。其次,建立起公众参与的法律保护机制。(1)完善行政救济程序,如规定公众认为自己被剥夺了环评参与机会的,对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存在异议的,都可以采取申诉等行政救济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充分利用我过法律心规定的环境公益诉讼权利,凡是自己知情权或者参与权受到侵犯的公民都可以以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尊严。(3)公众参与的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应当有明确的界定,如规定未按法律要求征求公众意见或者对公众参与设置障碍灯行为应当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等。

二、提高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的能力及意识

受传统思维与习惯的影响,我国公众的权利意识及环境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相对比较低的,而要想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取得创新突破,提高我国公众的环境能力及环境意识就成为了当下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在立法中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利,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请求权、环境求偿权等程序性权利。程序公正是公众的环境实体权利顺利实现的强大保障。其次,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要使公众明白参与环评是彰显自己的环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维护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利益的手段之一,要鼓励公众产生主张权利的强烈愿望。再次,环保部门应加强环评中公众参与重要性的宣传,尽量多向公众普及环保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群众的整体素养及其环保的知识的技能,以保证公众参与环评的质量与效率。最后,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内容亦是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前提。政府应当定期或及时有关环境方面的检测信息、企业定期公布自己的污染排放情况、环评编制单位及时公布规划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让公众全面获取和了解环境信息,才能对环评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扩大并完善公众参与评价的方式

首先,发挥环保社团在公众参与中的作用。在公众参与环评的过程中以个人化的参与只适用于调查公众意见这一方式,除此之外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在听证会等形式中,未经组织起来的公众一方面要面对政府的强力,另一方面要面对经济实力远比自己雄厚的建设单位,他们所处的弱势地位显而易见,其切身利益很容易被忽略,而且行政机关往往偏向有组织的利益。相比之下,环保社团成员环保意识较强,参与环保的热情高,环保知识也较丰富,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本地情况十分了解。且有强大的组织实力作为后盾,因此不仅能够监督企业的排污和治污行为,还能影响环境立法。在环境意识日益凸显的今天,环保团体易获得社会与个人的信任支持。其次,增加听证制度的科学性。(1)听证会应该由相关部门审批。由第三方主持,费用由规划编制者及项目建设单位负担。(2)明确听证主持人的地位、职权、责任及参加听证的各方面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3)规范听证的过程及步骤。再次,建立对公众信息的反馈机制。《环境评价法》未明确规定编制单位应将是否采纳公众提出的意见及其理由依法公开。因此编制单位往往将这一步骤直接省略,使得公众参与环评成为一个单位的过程。公众希望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被剥夺了,更甚者公众对自己的意见是否或如何被环保部门立即都无从得知,那么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就必然受到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参考美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编制机关必须在最早文本中包含对公众意见的反馈,并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手段予以积极回应:(1)适当调整原方案。(2)制度过去未慎重考虑的和忽略了的节供选择方案。(3)补充并修改原先的分析。(4)对未采纳的意见作出解释并说明理由。最后,公众被动参与征求意见时,应综合考虑环境权益受影响的公众的范围和程度,影响的强度及持久度,并以合理的制度保障环境权益,严重受损的公众的意见能被优先听取。

综上所述,公众参与反映的是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它的出现是我国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又一进步,只有高度完善的公众参与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我们在规划项目上应当注意的环境保护事项,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实用的环保措施,才能使人类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而和谐地发展。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必将在环评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邵道萍.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兰州学刊,2006(20):184.

[2] 白平则.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根本途径[J].行政论坛,2006(4):83-85.

作者简介:胡晴(1988- ),女,甘肃平凉人,兰州大学法学院2011级法律硕士。

上一篇:浅析森林防火管理有关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童心的距离:对农民工子女与市民子女社会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