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2-09-13 12:28:36

如何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摘要】 本文讨论了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并就水利信息化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对如何推进水利信息化作了思考,并建议加强水利信息化标准工作,尤其是数据标准化、信息系统标准化和管理制度标准化,从而有利于分阶段、分步骤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 标准化 数字水利

水利信息,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及水利事业相关联的各领域内生成和应用的信息内容的总和。水利信息化, 指的是充分利用责任信息技术,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传递与应用。随着“数字水利”的提出,人们逐步认识到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才能实现水利行业的管理现代化,达到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数字水利”能够为水利行业构造一个统一的、立体的、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为水利部门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水利重点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及信息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中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推动水利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势在必行。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拉高水利工程建设绩效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我国,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21世纪的中国水利,面临着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治理、节约和保护,将是水利事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内容。水利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水利技术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陆地和海洋水文测报预报、水利规划编制和优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减灾预警和指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等各个方面。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大大降低各种水利设施的运营成本,大大提高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水利信息化的现状

1、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

在水利系统中,一些干部和职工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中央的要求尚有距离,缺乏紧迫感;统一指挥的建设机制尚不健全,缺乏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

2、水利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

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工作条件艰苦,而长期以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致使目前信息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较为落后,西部地区的站点密度还严重不足,至今尚未形成覆盖全国和全行业的信息网络。

3、水利信息化现状尚难满足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需要

水利信息化对信息的准备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尚未得到很好解决,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未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水利系统目前规划、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信息化需要

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的一些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在些基础性项目的开发中,还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急需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此外,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信息化工作的新形势。

三、如何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

1、加强认识、加大投入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信息资源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共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政府支持为主,高度重视水利的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确保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水利信息化工作必须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在水利工程中,重视信息化建设并积极落实资金足额到位,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使用,保证有规划,有计划的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2、重视水利信息化标准工作

水利工程信息化标准化是制定、贯彻和实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过程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质高效信息网络的连接和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水利资源信息的共享,并保证信息的安全与可靠等等,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标准化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手段。因此,认真规划、制度、贯彻和实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各项标准是水利信息化的前提。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⑴数据管理方面

水利资源数据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主要基础数据。目前我国采集该类数据主要方法技术有:实地测量、目测以级两者的结合;航空测量、实地测量以级两者的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相片与实地辅助测量相结合;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实地测量相结合。在数据采集面所涉及标准有地理数据标准、遥感数据标准、水利资源专用数据标准(包括二类调查数据标准、三类调查数据标准等)、统计报表标准、制图标准、文档标准等。在数据管理方面所涉及其它标准还包括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备份标准、数据更新和维护标准、数据质量管理标准、数据交手与服务标准、数据集成标准等。

数据标准化可减少项目建设重复投入,积累历史数据,并有助于信息化建设的扩展性,延长信息系统的生命期。

⑵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考虑到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搭建相应的信息系统平台,而且这些信息系统大都是多层次的体系结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和建设方面所涉及的标准有数据库标准(包括数据库建库标准、数据库口标准等)、硬件标准(包括各级计算机系统的设备配置与要求、计算机场地环境等)、软件标准(包括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软件功能、软件评审、测试、通用接口等)、系统安全标准(包括数据库安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软件工程标准(包括信息系统建设规范、验收规范等)。规范信息化标准有助于统一规划、分步建设,长期完善,最终形成整体的管理系统。

⑶管理制度方面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水利管理规定,如水利工程管理规定、水利规划设计规定、水利档案管理规定、水利监测评价指标、水利项目管理文件组成等,做好制度建设是水利信息化持续建设的重要保证。

⑷加强行业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涉及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因此,应在水资源和其他专业充分交流的基础了,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加强信息资源综合集成,建设能够覆盖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各个环节的完整标准体系,规范各流域或区域的系统建设,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交互的高速化、规范化、一体化。

四、结束语

水利现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的桥梁作用(沟通水利与其他产业的有效桥梁,建立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机制)、催化作用(促进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催化剂,也是促进水利信息应用于实际的催化剂)、预警作用(水利灾害预警、市场预测),推进作用(推进现代化进程)。以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促进我国水利现代建设的进程。水利信息化建设应根据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结合水利信息规划纲要,加速开展防洪抗旱、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围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这一核心,构建人水和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体系。

上一篇: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研究 下一篇:“低NOx燃烧+SCR”工艺在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