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9-12 10:43:37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21世纪职业教育的改革,教育信息化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大方面阐述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本文结合信息化环境下“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进一步说明信息化教育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活动的现实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使职业教育面对的教育需求要远远超出人类业已形成的学科门类和知识体系范畴,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式更为复杂。同时,职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最为紧密,社会新变化、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新成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最先反映到职业教育上。因此,职业教育以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的职业胜任能力为重点,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的特点是,年龄在15~18岁,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盲目性大,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有何用处,职业意识淡漠,对人生观、价值观、自由观等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目的就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直观性、形象性,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是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印刷输出与印后加工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图1为该课程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说明该课程是在创意策划、广告文案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的特征、中职生的特点、“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都说明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2010年7月29日我国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同时也具体地提出了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奋斗目标。

二、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力。笔者在讲授“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中,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运用媒体技术进行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有益探索。

1.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

现代教育思想是指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它主要包括六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及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教育观。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原稿的获取、印前图文设计与处理的基本方法、数码印刷工艺流程、传统印刷流程、特种印刷流程、印后加工方法、材料的合理选用、印刷质量的检查等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笔者在讲授“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时,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平版印刷工艺流程”,以企业真实项目“汉明居”印刷品为载体,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让学生利用“模拟印刷系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完成实践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不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分析、合作探究、模拟实践,从而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逐步养成职业素养。借助“模拟印刷系统”将不可能去印刷厂完成的任务在机房中实现,并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2.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数字模拟印刷系统”是将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数字模拟的形式以立体效果呈现出来的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时间效率,节约了去印刷厂进行后期加工的大量时间。学生通过这套系统的学习应用,检查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和模拟效果,实现技能提升。

通过平版印刷涉及产品类型、工艺的学习,利用游戏的形式及时检验掌握效果,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

教学环境:电脑、投影机、实物投影、“数字模拟印刷系统”教学平台。

教学工具:铅笔、橡皮、尺子、纸样。

学生用资源:“汉明居”印刷品电子稿文件、印刷样品、印刷任务单、任务反馈表、评价表。

教师用资源:“数字模拟印刷系统”、BB平台、讲义、教学课件、源文件、教案、视频、3D仿真动画等辅助素材。

3.采用新型教与学方式

教学系统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组成要素,所以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应当包括:“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师、生与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等四种关系。

新型教与学方式的主要优点:(1)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利用“数字模拟印刷系统”将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数字模拟的形式以立体效果呈现出来。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去印刷厂进行后期加工的大量时间。(2)利用学校“数字模拟印刷系统”和“BB网络平台”将拓展作业延伸到课后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这套系统的学习应用,检查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和模拟效果,实现技能提升。 (3)突出职业特点,按照工作流程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体验。

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统一,像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倡导的基于“用连接取代隔离”“教学是团队活动而不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偶发、低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被协作、持续的教师专业学习所取代”而建立起来的全新教学模式。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评价以参与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原则,采取两种评价方式:第一种是单元成绩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第二种是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单元成绩(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占2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60%。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将过程性评价的三部分综合到一起,按照单元的轻重按比例划分。过程性评价占60%,结果性评价占40%(企业专家占结果评价的60%,任课教师评价占结果评价的40%),就是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这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倡导的注重过程性评价不谋而合。

三、结束语

信息化环境下“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媒体技术推进教学信息化,引导学生参与制作的“CIS设计教学课件”获得首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徐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8-16.

[2] 王全旺,赵兵川.信息技术支持下高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9):15-17.

[3] 刘燕华.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职业指导教学整合实践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4):86-89.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3年青年专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编号:CJA13149)。

(张侨,本科,中教二级,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100081)

上一篇:危险化学品运输与存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析弯管企业设备投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