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时间:2022-09-12 10:20:24

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的先进科技手段不仅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端人才,但德育教育作为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奠基作用的部分,在施方面面临着评价不够客观缺少时效性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德育教育评价客观与时效性的问题,结合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契机,利用大数据,如何来发现学生的德育行为,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干预措施,对本科学生的德育教育评价更具有实效性和准确性,这也是我们实施“大学德育学分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 大数据 “大学德育学分制” 应用型高端人才

大学生作为高层次教育的一个群体,作为中国未来构建和谐社会最活跃的力量的主要建设者,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作为培养适应于当代社会发展的设计服务类应用型高端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影响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关系到学生道德发展的德育教育就尤为重要。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成为了数据源,我们可以利用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建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德育评价体系,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观念、职业道德、社会法纪、心理健康等方面状况进行德育的综合评价,发现学生的德育行为,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干预措施,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具备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需求“德才兼备”的素质要求。

一、大数据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大数据是一个新兴的概念,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可以帮助决策者更为清晰地了解教育现状,对教育政策进行有效的制定、准确的实施和客观的评价与调整。本科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中最基础的部分,本科生德育既决定了本科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更是本科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因此本科生德育在当前时代命题中无疑占据着重要位置。德育评价的实质是一项教育价值判断活动,创建科学的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是高校德育教育改革当务之急,是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无论从受教育群体、目标等角度观之,本科生德育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所以大数据环境下应当建立适应时展的新的德育体系,并以之应对当下的因信息爆炸而蜕变出新的信息环境的挑战。

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建立本科生德育评价模式成为目前高校德育建设与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满足企业对本科生道德的社会期望与学生生活状态、生理发展、自我意识成熟等总体特质的要求,来判断德育学分制能否将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社会需要的德育素质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数据时代,学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支持,创设一个具有数据存储和快速处理数据功能的网络系统,通过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收集关于学生品德行为的大量数据,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可以查找的有效数据,依靠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行快速处理和信息反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经过长期的积累,对学生的一系列德育行为进行干预和预测,从而制定相关的措施来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但是,当前国内教育工作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处于萌芽阶段,特别在德育管理方面更是稀缺,无人问津。

二、大数据环境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德育学分制”的内涵

德育学分制是借鉴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而设立的德育管理评价机制。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78 年以后国内一些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但是都是在国内高校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应用与推行,在德育评价体系上还很少有高校进行建立与实施。高校可以在“德育量化考核”的基础上,构思德育学分制的考核体系,参照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的相关参数和项目指标,按照学生德育的行为表现、道德成长、身心发展、专业技能等内容进行分值界定和评价,从而推出了“大学德育学分制”的大学生评价体系。

所谓“大学德育学分制”是相对于大学生课程评价体系的学分制而言,其包含日常德育学分和德育答辩学分两个部分。其中,日常德育学分是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课堂表现、生活状态等表现的分数,以每月或每学期为单位,通过任课老师和导员对学生仪容仪表、出勤、遵纪守法、安全工作、卫生习惯、文明活动、实习和社会实践参与的综合考评来计量,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量化并进行综合计分。另外,德育答辩学分是学生在每个学年末进行的德育水平的答辩测试,通过日常案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最终将日常德育学分和德育答辩学分按一定的比例核算出学生的综合德育学分的分值。

在具体的计分方法方面,德育学分面向全体学生,与课程学分具有同等地位。在计分方面,日常德育学分基本分以一个月为基础,包括日常德育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和实习评价几个部分;德育答辩学分以一个学年为单位,通过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和应变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按照日常德育学分和德育答辩得分来换算成德育的学分,注重让学生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有了一个具体的、完整的、客观的量化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德育回归生活实践。

在“大学德育学分制”的设立中应按照社会教育、实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人的要求等方面的教育,按照年级、阶段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强调应用性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生德育活动网络记录体系,建立德育活动大数据库,最终并通过德育答辩进行有步骤地、阶段性的评价与实施大学德育学分制。通过网络数据记录学生的德育学分,让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学分记录情况,增加对学生德育评价的公开性、客观性、透明性和直观性。

三、应用大数据的本科院校建立“大学德育学分制”的价值

学校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大学德育学分制”来进行配套管理,实施德育学分制可以使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德育考核更为科学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无缝对接毕业后就让企业接受,避免受到巨大的工作挫折感而厌倦工作,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首先,实施德育学分制,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的品德行为变化,使他们可以设立看得见的目标而去为之奋斗,从而产生自我管理意R,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成为学生的成长档案和养成教育的培养的有效途径。

其次,德育工作者利用德育评价的学分数据可以发现德育工作的成果、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成长规律的变化,了解学生道德的复杂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起到了客观的评价作用,对于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的养成与学生良好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品德养成教育的监控方式。

最后,实施“大学德育学分制”,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克制、激励自我,学会分析判断和选择,铸就诚信、积极、独立、和谐的个性,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发展进步的人,为今后的自我发展做积极的准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对于传统的德育工作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但是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在改变原有的德育管理模式的同时,完善德育的评价方式,通过“大学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来观察和掌握学生品德的变化特点和道德发展的趋势,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差异性,挖掘他们的真实的品德需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差别性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德育教育中获益,更好的适应社会,体现“大学德育学分制”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弼成,王祖霖.“大数据”对教育的作用、挑战及教育变革趋势――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5,(04).

[2]陈诗文.数据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J].中国培训,2016,(02).

[3]喻松.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反思与优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4]曲德强.大数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5]刘献君.大学德育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6]罗邻球,林章义.对大学生德育进行科学评价[J].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7]徐卫著.建立学生德育素质评价新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1,(03).

[8]王健敏.学生品德评价系统的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 材・教法,2002,(0l).

[9]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本文为2016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互联网+时代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769号;作者简介:赵迪,辽宁传媒学院,讲师。)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下一篇:照在拉萨河边的一抹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