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秀美新城区

时间:2022-09-12 09:11:19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秀美新城区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拱墅加快建设秀美生态城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拱墅区始终坚持“环境立区”战略,大力实施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秀美新城区,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支撑力迅速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生态与经济共赢,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产业高端化低碳型的生态产业体系

拱墅是杭州的老工业区,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拱墅区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任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产业高端化低碳型的生态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攀升,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实现GDP2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的0.3:56.1:43.6调整为2009年的0.1:42.5:57.4。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主攻服务经济、高新经济、总部(楼宇)经济、文创经济,加快形成高端化低碳型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工业区、北部软件园建设,加强园区产业链的有机联系,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效益提升,2009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销售产值27%。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服务业成长第一区,加速推进市场、物流等传统服务业转型,积极引进发展信息服务、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科技信息、中介服务、旅游休闲、设计研发、医疗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区域性商贸中心、总部经济区、商业大街、特色街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打造湖墅路等15条特色街,近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今年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望突破60%,真正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培育远洋商务区等总部经济区,引进世界500强区域型总部、职能型总部,科学“腾笼换鸟”,留住工业企业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积极培育建筑企业总部,世界500强企业人驻总数达21家,占杭州的28%。积极发展文创产业,利用运河沿线大量的工业遗存,打造“古运河畔的创意之区”,打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品牌,形成以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LOFT49、乐富・智汇园等8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支撑的“一园八区”发展格局,成功引进亚洲商务卫视、博采广告、浙报印业、博艺网等知名文创企业,文创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幅。

大力发展生态科技。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研发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加快相关技术在绿色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2009年,全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75家,其中,部级39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努力构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适用的共性技术和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近年来共引进各类科技创新人才1万余人。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5.63%,减排COD(化学需氧量)1891吨、二氧化硫6149吨,分别削减总量的73%和41%。全面开展“绿箭行动”,加强企业污染源环境执法,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切实保障辖区环境安全和群众环境权益。深入推进半山与北大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污染企业关停转迁,加大大气环境整治,近3年共关停转迁企业263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1天,比2006年多43天,超过杭州市平均水平。厉行节约用材,积极推行绿色建筑,加大替代型材料、可再生材料推广力度,在企业生产、公共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中节约使用原材料,提高使用效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着力打造“一河穿城过。碧水青山满城绿”的秀美生态城区

拱墅是杭州的老城区,也是城郊结合区,有大量的老房子和城中村,过去多年因缺少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面貌相对落后。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为龙头带动城市有机更新,以生态环境为抓手建设低碳城市,以科学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打造“一河穿城过,碧水青山满城绿”的秀美生态城区。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开发建设的每个环节,践行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引入城市国际标准、生态理念指导城市规划编制,全面实施深耕南部、开发北部战略,高标准建设城市,高质量整治保护老建筑,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大工程,3年累计完成政府性城市建设投入270.4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大大加快城市更新步伐。规划建设“一城一区十四大城市综合体”,一城即运河新城,占地12.37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0万,自2008年12月启动建设以来。已投入24亿元,道路、安置房、公建配套、地块整理等4大工程全面实施;一区即桃源新区,规划面积2590亩,已投入19.6亿元,拆迁、安置房建设全面推进:14大城市综合体占地面积12000余亩,投资规模超300亿元,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将成为杭州投资发展热土,目前已有6个启动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祥符等5大片区城中村改造全线铺开,已经启动26个村城中村改造,拆迁农户3800余户,在建安置房面积突破160YY平方米,大量杂乱无序的城中村正被一个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小区取代。实施危旧房、庭院、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四改联动”,完成区域范围内成片旧城改造任务,完成庭院改善项目65个,总改善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万余人,完成危旧房改善18.1万平方米,改善住户4450户,改善背街小巷113条,完成物业管理改善50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一去不复返,城

区面貌日新月异。

打造绿色环境。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实施运河综保工程,投入50多亿元,实施50余个项目,连续4次推出新运河,运河的水越来越清,运河两岸的景越来越美。连续3年实施河道整治,投入14.63亿元,整治19条河道,成功打造以运河为中心的3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和半山“新三河”工程。今年将加快推进红建河、西塘河等河道整治,基本完成区域内河道整治任务,努力改善水环境和河道两岸生态、居住环境,打造“水清、岸绿、流畅、景美、宜居、繁荣”的河道环境。高标准建设城市主次干道,全面开展道路修缮、支小路改造和绕城高速沿线综合整治,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实现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跨越,沿线景观大幅提升,3年建设主次干道30.2公里,超过前10年道路建设总里程。加大植被环境建设力度,抓好城市绿化。大力度开发保护新半山,实施“三山”公园贯通工程建设,打造杭州第2个“十里琅踏”,半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公园。强化生态绿化建设,加快公园绿地、街旁绿地、道路绿地、广场绿化、屋顶绿化建设。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环境,3年新增绿化175万平方米,今年人均公共绿地有望达到15平方米。

强化城市管理。牢固树立“城管为王”理念,努力构建科学化的城市管理机制,把管理延伸到拱墅每一个角落。从地面到空中,立体化、全方位提升城管水平。实现城市功能的高效运转。坚持人文化,积极探索严格执法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统一,和谐城管品牌进一步打响。坚持长效化,加强街面管控,改善交通管理,抓好停车新政,强化控违拆违,开展垃圾直运,巩固保洁保序成果,打造最清洁城区,保洁保序位居杭州市前列。坚持精细化,彰显“清洁、亲水、清静、绿色、无视觉污染”的城市特色,全面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环境。

坚持保障与改善民生,加快社会管理转型。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人民群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拱墅区大力弘扬绿色和谐的生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生态文明建设由人民参与、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做好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节点的宣传组织工作,把生态理念融人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初步形成了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绿化家园的社会文明新风尚。依托运河文化深厚底蕴,推进生态文化物质载体和活动载体建设,精心办好运河文化艺术节,建成高品质的区文体中心、区图书馆,全民生态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发挥教育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名校集团化,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让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使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思想观念中,落实到每个学生日常行为上。结合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复评,积极推进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建设,大力弘扬以简约生活、爱护环境、呵护自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美德,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积极作用,鼓励公众监督生态环保工作,引导公众通过合法有序途径维护环境权益。广泛开展群众性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绿色饭店、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学校以及“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评工作,着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鼓励引导城乡居民生活节能节水、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和全民建设,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新局面。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更加重视环境权益,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民生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全面推广失业预警干预机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消除零就业家庭,100%城市社区和92.5%撤村建居社区成功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年新增就业人数9万余人,实现再就业5.9万人。全面推行“一岗解两难”助老助残服务和“一倾斜四延伸”全覆盖帮扶救助机制建设,开展“春风行动”、“9.19”帮扶日活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上一篇:杭州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下一篇:“十二五”规划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