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还能不能创新?

时间:2022-09-12 08:51:48

大公司还能不能创新?

IBM在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上说,它要重返消费级市场。

这足够让人吃惊的。因为它离开消费者至少有10年了,在其把PC业务卖给联想之后。

这家大公司的2015年很糟糕,由于企业级市场竞争激烈,它的业绩和股票均大幅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重新返回消费级市场,不免让人怀疑其成功率。本期的一篇新闻则提到了另一种困境:雅虎正濒临死亡,可它每月仍有70亿的用户访问量,这流量居全球第四位,它的问题在于其没有任何一项业务是不可取代的。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的这几年,我们看到的都是小公司颠覆着创新、平庸的大公司一路衰退的故事。大公司还能创新吗?

答案在过去几年的CES―这个展会可视做全球市场和技术趋势的风向标―上有点悲观,大公司的表现乏善可陈,被各种活跃的小公司抢走了风头。比如,在各种花哨产品面前,类似LG这样的公司却还在给你看更清晰的屏、可弯曲的屏等各种各样的改进。这如同堕入了自恋的陷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差点用技术害死自己的索尼―花费了大量研发成本,却未察觉用户早已不想要这些产品了。

从1到N的创新里,技术也会过剩的。大公司在一个喜新厌旧的用户市场里,缺乏打法。另一个坏消息是大公司在整体规模上越来越庞大了,如今跨国公司的数量差不多是1990年代的两倍,这意味着竞争加 剧。

不过,正如你在我们本期关于今年CES和技术趋势的封面故事里看到的,大公司的活力又回来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应该说,互联网催化了事物的两面:更主流和更碎片。一方面赢者可以通吃,另一方面更富创新性的小公司也比过去更容易浮现。短视主义已经成了现代商业的一个标签,无论是美股标准普尔500公司股票的平均持有期,还是神奇A股的短进短出,让远见几乎成了这一时代的稀缺品,公司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缺乏长期规划。

当信息产业的创新越来越多地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有更多的实际障碍要跨越,大公司在技术上的优势变得明显。而缺乏积累和规划是小公司的致命伤。在一些尚看不到利润的技术领域,小公司难以持久作战。举个例子,在数据中心这一领域,诞生了很多像Docker这样流行的工具软件,但它们背后的公司很难盈利,未来的命运可能会被成熟公司吞并。这些小公司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们让计算变得更加便宜和快速。大公司要做的则是准备好钱袋。

相对而言大公司更懂得长远规划。比如Intel早就开始放低身段去营造新的生态系统,这一谦逊姿态可以帮助自己拓展物联网话语权。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无不在下一盘大棋。亚马逊的云已经成为水一样的基础设施,而现在它又宣布进入芯片领域,与Intel展开直接竞争。这些大佬实际上掌握了信息产业的总开关。

无论如何,庞然大物们让停滞不前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未来汽车,有了乐观而全面的进展。

上一篇:悬浮滑板真的来了? 下一篇:乐视买下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