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新型师幼关系

时间:2022-09-12 08:34:30

初探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新型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内部的教师与幼儿在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与师幼互动行为相依而存。新《纲要》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多给予幼儿肯定、鼓励与表扬等积极的反馈,另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主动探索,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要求,对美术活动中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要将这一观念落实在美术教学行动中,优化美术活动中的师幼关系,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现有经验,重视前视觉经验的积累

(一)走入自然环境感受美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如果大自然是幼儿学习课外美术、丰富经验的最好课堂,那么欣赏自然景物的活动是引导幼儿开启美的门扉,发现美、创造美的钥匙。

(二)借助先进设备拓展视野

由于幼儿活动能力受限,许多幼儿感兴趣的景象、动物、事物演变过程都无法亲临现场去观察。现代化设备如投影仪、录像、VCD、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带领幼儿走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神奇的自然世界。

(三)开展游戏体验生活情景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我借助游戏让幼儿以亲身体验,来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直接的知觉材料。

(四)运用语言艺术调动审美情感

在引导幼儿进行审美感知时,语言的运用必不可少。我的做法是利用两类语言进行引导:一类是启发性的语言,主要在于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另一类语言是艺术性语言,这类语言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些形容词,也可以是谜语、儿歌、诗歌等,能帮助幼儿把眼前的外在形象进一步的加工成完整的、鲜明的、深刻的视觉表象,调动幼儿的审美情感。

二、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重视绘画兴趣的激发

(一)活动前,根据幼儿学美术的自身特点来确定内容、材料、组织形式

1、熟悉的内容。教育必须十分切合于幼儿的认知结构,只有当教育内容适应幼儿结构的同化能力,才能激起幼儿从事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2、多样化的材料。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促使其从事美术活动,开展诸如水粉画、蜡笔画、吹画、喷洒画、印画、刮蜡画、折纸画等活动,从中激发幼儿的兴趣,调适师幼关系。

3、多空间的组织形式。在活动空间与形式的安排上,我采用以小组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在区角、户外、课堂等多种空间开展美术活动,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始终保持新鲜感与好奇心,增加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中,运用教师的教学机制调动情绪、设置提问、解决困难

1、情绪调动。幼儿心理易受成人暗示,因此我以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并至始至终以鼓励、欣赏的态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消除幼儿心理的紧张感,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

2、设置提问。在富有情趣的环境条件下,新颖有趣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点。

3、解决困难。幼儿有时做不下去并不是真的没有兴趣,而是因为中间发生了困难或阻碍,教师只要找到其困难或阻碍所在,加以解决就不成问题了。

三、尊重幼儿的心理需求,重视美术指导的艺术

(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超越老师

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我遵循了以下五条原则:① 尊重不同寻常的问题。②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③要给孩子们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④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⑤给实践或学习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

(二)以启发创造意识来带动幼儿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幼儿绘画教育的重点是启发他们的创造意识,而不是点、线、面、透视等技能的传授,因此一提到技能人们通常的反应是:“技能阻碍儿童创造性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不矛盾,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在绘画指导中,对技能的指导不能忽略。

(三)帮助幼儿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不再给幼儿固定的绘画模式

绘画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不墨守成规、不自我重复和抄袭他人作品。因此,在指导时,我注重把临摹和观察、想像、启发相结合,注重求新求异能力的培养,给幼儿放手又动脑的机会。

(四)关注幼儿的需要与困难,培养幼儿绘画活动中的主体性

由于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的绘画是依靠直觉表现自己的主观意念,他们喜欢无拘无束、不分时空的自由想像作画,对所画的物体注入情感和生命,画出的形象天真、夸张,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我给幼儿充分的自主和自由,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在绘画中让幼儿自己决定自己画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做,想方设法让幼儿学画时处于主动地位,画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在他们创造的过程中适当加以指导,帮助他们成功。

四、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重视美术评价的策略

评价儿童画,是指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幼儿对教育者的评价很敏感,教师正确、积极、全面的评价,不仅能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倾向,而且有助于幼儿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对他人正确的评价。因此,无论是对儿童美术创作过程还是结果进行评价,我认为都应给幼儿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为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满足服务,评价时要尊重儿童,以保护儿童的积极情感体验为前提,以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为主,辅以建设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

[2]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 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

上一篇:浅谈小学科学课中教具的使用 下一篇:试论小学数学中的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