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春暖桃李绽

时间:2022-09-12 08:01:32

谭圣卓先生

师从岭南派大师赵少昂教授,得赵大师融汇中西的高超画技,也传承了名师敢於创新、保持自我独特风格的精神。以此鼓励着自己,他一直在“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精湛画技倾囊相授给学生;也一直在“画”,坚持创作,坚持提升自己的风格,进而求得不断突破——以这种“教学相长”的精神传承国粹国画的发展,建立起岭南派的一座里程碑。

【谭圣卓先生,广东新会人,1935年出生,岭南派大师赵少昂入室弟子,擅画山水、花鸟,现侧重以中西合璧的手法描绘水,在画坛中享有“谭家水”之称。自1972年开始,多次於中外各地举行个展。曾任教於香港文理书院三十年,现任谭圣卓师生画会会长,三十多年内教授数千学生,桃李满天下。】

屡迁教学成心愿:“培养人才是我一生的目的!”

谭圣卓先生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教育出无数傑出学生,他们师成之後,大多在商业或艺术界有关的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以国画技法裨益不同领域,让中华文明闪耀新的光辉。

师出名门、日臻化境,谭圣卓先生多年以前便在国画界取得出色的成就,多次举行个展,慕名求画者众,因而扬名业界。

1998年退休时,香港正处於回归初始,教育署希望各学校能增加关於中华文化的课程。奈何香港之前一直以西式教育为主,涉及祖国文化部分少之又少,因此谭圣卓先生应邀又走上了国画教育的课堂。

“回归之前,香港对中国的艺术文化並不重视,国语、书法、国画等项目,中学都没有相关选修。教育体系也只是注重中、英、数,对美术、音乐、体育等不予重视。就绘画方面,只有纯粹的西洋画科目可选,连术科老师也很少。”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各界都掀起一股对中华文化的重拾,教育界此时开始考虑加设相关课程,无奈在职的老师多数不懂或不精於书法、国画、国语、中国舞蹈等内容,只好寻找一些业内闻名艺术家对中小学老师进行辅导,谭圣卓先生,便是其中之一。谭圣卓先生在授课时,把自己所学国画技巧授予几个班的学员,想不到课程竟大受欢迎,更要求加开。盛情难卻之下,谭圣卓先生有感於大家踊跃的热情,不顾年事已高,坚持教学。

谭圣卓先生先在地处铜锣湾的香港第一设计学院开课,教授内容扩大至设计方面,涵盖艺术、时装设计、广告等等。一段时间後,因为种种原因,他把教学地点转移到湾仔的香港艺术中心,得到了宽阔理想的教育空间,並在那里度过了十几年的教学时光。

“当时不仅要去香港艺术中心上课,还要在家中画室教上门的学生,不得不两边奔走。後来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时难以顾及,疲於两地开课,有点费时,所以就把教学完全在家里进行。”多年来,不断有高徒从谭圣卓先生的门下学有所成,开始於社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现在的香港,国画界、时装设计行业、室内设计行业,都有不少是经过谭圣卓先生悉心教导的学生,他们有的学得老师的国画技巧,有的摄取了油画、水彩、室内设计等丰富知识,不断完成属於自己的佳作,贡献於各行各业。

作为艺术界中“传道授业”的老师,谭圣卓先生取得了桃李芬芳的喜人硕果。自然也是分享着学生每一份成功的喜悦,谭圣卓先生笑称自己可谓教授“美术全科”,课上课下,皆培育无数专才。而不少学生也取得很好的成就,荣升老师级别,开始教导新的学生。回忆自己多年的教学,谭圣卓先生如是说:“我对教学很有兴趣,觉得培养人才是我一生的目标。”

多年作画成一格:“创作需要创新,好画不是照着样子就画好的临摹,而是要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去。”

在教学中,谭圣卓先生经常提及“创新”二字,他说,有创新,才是创作,才是“画家”而非“画工”。早年,他跟随恩师赵少昂先生学习。老师承传岭南画派,为当代该流派大师之一,还为其中引入不少西洋画法,在画坛中有独树一帜的鲜明创作观念,因此,谭圣卓先生於今日的教学与创作,皆重视且秉承恩师的“创新”精神。

自幼对艺术感到兴趣的谭圣卓先生,初期学习西洋画多年,包括素描、水彩、油画以及室内设计、陶瓷等等,娴熟其中每项技艺。後来国画的魅力让他折服,因此他在经人介绍後,转而跟随赵少昂先生学习国画。

老师承传的岭南派,是一种将中国画与西洋画混为一体的特色画法,在此基础上,他使之发扬得更加简洁,更带有现代气息的吸引力,那种寥寥几笔就能栩栩如生得画成一只小鸟的深厚功力,成就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徐悲鸿称赵少昂是‘画花鸟第一人’,画鸟技术很高超。无论香港、内地,有很多艺术家用水墨画鸟,都缺乏老师笔下的那种活力,因为老师在水墨画中融入西洋画的趣味,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谭圣卓先生在作画中,不仅吸收老师的精湛画艺,也体会到老师的创作精髓——创新:“画画不仅要精研技艺,更要跳出条条框框,老师因为走出了国画的固有模式,所以获得成就,今日我如同他一样,不断创新突破。”

1972年谭圣卓先生逐渐在画坛上崭露头角。当年,他在香港举行个展,一位美国收藏家,因为太太是日本画家,因此对东方美术造诣不浅,他於个展中购买16幅谭圣卓先生的作品,随即把几幅卖给香港的名人,之後更销售大半,获利不少。他便提出要当谭圣卓先生的经理人,並购画回国在波士顿举行画展,竟然在当年除夕之前销售一空。如此佳绩,足以证明谭圣卓先生艺术价值已被国际收藏家所鍾爱。

“後来断断续续,我的作品在日本、东南亚、广州、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都办过展览,都得到大家的欢迎。”谭圣卓先生说道:“展览都是人山人海,我经常在上面即兴挥毫,供大家学习参观,有心的学生,能从我现场作画的过程中学到不少技巧。”

而在“创新”精神中,谭圣卓先生作画中不仅体现出对岭南派很好的承传,因结合中外,在保存古人的精髓上,又採用脱离旧法的内容,既有国画气韻生动、讲究笔法的用墨,又有西洋画中,油画的凹凸效果、水彩的朦胧氛围。

其中在画水的方面,谭圣卓先生更是造诣匪浅:他把岭南派的笔法、水彩、油画、国画等等结合一起,形成比较新的作品,水不是像传统手法那样只用线条表现,而用水彩或其它手法凸显,因主题的不同,画中的水动静各異,或展现为一池静水或成为端急激流,特色全不相同,难怪大家赋予谭圣卓先生“谭家水”之雅号。

在教学中,谭圣卓先生也经常以此为例,详细解释自己的“创新”概念:“创作需要创新,好画不是照着样子就画好的临摹,而是要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去。就像一篇文章写得好,其中的思想是最有价值的,可令读者拍案叫绝,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才是最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这般教导学生,也如此鼓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我的特色是用点、线、面创作,用点产生线条,用线条产生画。虽懂得规律,但很多佳作产生於创作中的偶发性,以後我也将继续追求这种创作,让自己的作品独一无二,即使本人第二次照搬,也无法画出首次成品的高度。”

达到一定高度,方可作出成品;就如有了实力的国家,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治国如此,作画因此不能随便。本着对国画艺术的承传和发扬,谭圣卓先生一直一丝不苟的恪守着“创作”的真谛,为此他完成《岭南画画鸟解码》,以精细的笔触和详细的步骤,向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作画心得。未来,此书将推出後续,想必有更多业内或业外的有心人士,能从其中获益。未来,画坛将迎来再一次的春暖花开、又一片新的桃李芬芳。

上一篇:质性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取向 下一篇:公立大学法人化的法理基础与实践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