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时间:2022-09-12 01:06:47

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提示保健医生日常工作加以重点防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法 根据1997-2005年每年5至8月份社区保健医生对辖区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检,包括身高、体重测量,血红蛋白检测,龋齿、肥胖的筛查等,然后将数据汇总上报,再进行统计分析,属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小于两岁组儿童贫血发生率较高,龋齿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上升,逐步改变育儿观念,可有效降低肥胖发生率。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加强贫血的检测与喂养指导,干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逐渐规范喂养指导,是保健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执行的。

关键词:营养性疾病 贫血 龋齿 肥胖 干预指导

中图分类号: 1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04-02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但本地区流行病学资料缺乏报道。为了解本地区0-6岁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对1997-2005年大体检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本地区儿童进行营养指导提供指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1997~2005年9年间,每年5~8月对辖区内所有0~6岁散居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共查4418人次。

2.方法:①体格检查:由专业的儿童保健医生每年5~8月对辖区内所有0~6岁散居儿童进行全面的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测量(测查结果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口腔、佝偻病、血红蛋白检测;②诊断与评价标准:血红蛋白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结 果

1.1997~2005年间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

9年间贫血的检出率波动在1.36%~9.12%,虽然由1997年的4.06%降到了2005年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9,P=0.83),肥胖儿的检出率虽然由1997年的5.31%降至2005年的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9,P=0.22)。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3.75%降至2005年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3)。

2.不同年龄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

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婴幼儿(0~2岁)的贫血发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3~6岁组)(χ2=40.40,P

3.龋齿发生的检出情况

讨 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较10年前得到了明显提高,“儿童优先”已成为儿保工作的宗旨,儿保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但儿童的健康水平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此次回顾性分析,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将对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1.营养性贫血的防治仍将是今后保健科的重点工作,尤其是0~2岁婴幼儿,是营养性贫血防治的重点人群。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辖区内0~6岁儿童营养不良及佝偻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1.78%,与以往1%~2%相一致[1],佝偻病的检出率为0.16%,明显低于既往报道。但营养性贫血的检出下降不明显,其平均检出率为5.32%,且婴幼儿(0~2岁)的贫血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P

2.从干预育儿观念和喂养行为着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将会减少肥胖的发生。北京市儿童的肥胖率逐年升高[4],但本文显示儿童肥胖9年间无明显升高,且近2年有下降趋势,这与两年来我院参加了肥胖儿干预科研课题密不可分,两年间所有出生孩子列为监测对象,有资料证实,遗传因素对肥胖虽有影响,但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行为等因素影响【5】,为此告之家长肥胖的预防应从生命早期开始,开始在学龄前期,甚至是在刚出生[6],克服传统的育儿观念,坚持母乳喂养,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体检的频率,开设家长课堂等,以上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肥胖儿的增长。同时本文亦显示出0~2岁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3~6岁组儿童,提示0~2岁亦是肥胖的重点防治人群。

3.龋齿的预防不容忽视。本文显示龋齿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增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5年龋齿检出明显高于1997年。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得到了加强,但家长却缺乏对乳牙的保护意识,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替换而忽略了乳牙的保护,即使患龋齿也不进行矫治,而龋齿严重可引发全身疾患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今后儿保工作中应加强口腔卫生及防龋知识教育,更新儿童家长的观念,发现龋齿应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湘云.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43-646.

[2]贾妮,戴耀华,张延峰,等.中国部分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喂养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6):466-469.

[3]NICEF.世界儿童状况.1998,13~14.

[4]吴光驰,郭素怡,梁淑芳,等.北京与香港儿童肥胖比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8,6:80-82.

[5]王红,程金茂,周铌,等,武汉市小学生肥胖控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1):46-48.

[6]丁宗一.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特点及预防.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90-91.

上一篇: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曲伏前列素联合布林佐胺在正常眼压青光眼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