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中的理科生需要建立正确的定位

时间:2022-09-12 11:58:58

工科院校中的理科生需要建立正确的定位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工科院校中的理科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同学们该如何在大学的学习中建立正确的定位的方法。首先,应该要正确地认识理科专业,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其次,针对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理科生的优势,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学以致用;第二,拓展思维;第三,明确目标。最后,希望老师能够合理的引导,帮助同学们自信而有所收获的完成大学的学习。

【关键词】理科生;专业;目标;定位

一、概述

在高校培养计划中,理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相比于工科专业来说,基础理论课程学的更多些,课程的设置也更偏重于理论学科。但是,这并不是说,理科生就该纯粹学习理论,特别是对于本科生而言,学生们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对于理科毕业的本科生而言,如果将自己定位在理论研究,那么将很难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理科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该如何定位自己,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所学专业

以理科中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这个专业在大学的大一和大二阶段,是以学习数学类的基础课程为主,到了大三和大四,开设了一些计算机类和通信类的专业课程,到了大四毕业时,都将以数学类理科生的身份毕业。据我了解,许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同学,他们有的是被这个华丽的专业名称吸引而来的,有的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不论是哪种方式最终选择了这个专业,经过大一和大二的基础课学习之后,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就是个学数学的,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忧心忡忡。同学们的普遍想法是:如果要考研究生吧,倒还有机会转计算机或者通信;但若想本科就毕业找工作,那就难了,因为在投档案时,就可能因为自己的专业而在第一轮筛简历时,就被筛掉了。所以,很多同学抱怨自己没有能够选到一个好的专业。

作为一名负责该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老师,我觉得同学们的想法太狭隘了,只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却忽略了自己的长处。因此需要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能力观。

作为理科专业,从专业培养方面来说,的确会偏重理论基础些,所以在大一和大二阶段,理论基础方面的课程设置的较多,而且侧重点也更偏重理论证明。例如,几乎所有的工科学生都会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工科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更偏重的是对理论的应用,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类的理科生中,一般开设的课程是《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很多的理论知识点上和《高等数学》类似,但是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理科生,更注重的是从原理上理解定理,并运用定理去证明推导出的结论。这就要求学生有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往往工科学生们会应用定理解题,但并不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定理而不是那个,而理科生往往需要能够从本质上看问题,不仅知道做还要明白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法。所以,我觉得理科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所受到的训练比起工科学生来说,应该是更胜一筹的。

然而,理科的同学们却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而更多的是抱怨自己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学的太辛苦,学的很枯燥,完全忽略了自己其实在理论分析方面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工科学生。我觉得这一点,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去正确认识。只有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才会喜欢并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信心。

三、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上面谈到了理科生有着较好的理论基础,那么就会有同学提出,光有基础有什么用呢,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他们并不会看中本科生的数学功底啊,这个优势等于是劣势。是的,这是事实。所以,我想谈谈如何有效的发挥优势。作为教师,更需要注意方法的教导、能力的培养,引导同学们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1.要学以致用。虽说理科同学有着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如果不用,那么就等于零。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用到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性环节中去。

我曾经指导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同学做学校的STITP项目,这组3位同学当时是大三年级的,编程动手能力明显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所以,在完成任务中,我没有强调要将算法实现的多优越,而是把重点放在优化算法方面。这组同学思路非常清晰,准确地描述了算法实现的一些特例,并从多个角度对算法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简单的编程进行了验证。我觉得,从所写的程序本身来说,并没有体现出这组同学的优势,但从对问题的阐述,从分析问题的角度,从结果的分析来看,可以比得上普通工科研究生的水平。之后,该组同学将项目的成果总结成论文,已经被一个较好的杂志录用。

2.要拓展思维。我这里指的主要是理科同学们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特别是在有实验环节的专业课和实践性环节中,要注意拓展思维。

在本科生中,即使是学数学的理科生,也很少有同学会研究学究气很浓的纯理论问题。同学们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性的课程很喜欢。我觉得在这些课程中,老师应该多引导同学,多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当前流行的技术,并尽可能的让同学们去尝试自己动手做,帮助同学把思路打开。

说到拓展思维,免不了要了解新技术、新潮流,但光靠老师课堂上说说是不够的,那么很多时候网络是个好手段。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离开父母老师的监管的大学生来说,更加如此。作为老师,我们更加要科学的引导同学,让网络变成帮助同学们拓展眼界的好帮手,让同学们利用网络中的信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我曾经负责大三的一门课程,叫做“基于WEB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刚开始准备这门课程时,我觉得很难把握。因为我们这些理科同学,编程水平不高,如果完全让同学自己做网站开发,数据库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课程的进行中,在理论学习方面让学生加强UML建模方法的知识,从网站的结构和设计方面出发,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在实践环节方面,更注重学生的设计理念,比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见,构思有特色的网站内容。这点也深得同学们的赞同,很多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体现了非凡的创造能力,实现了各具特色的网站。

通过类似的实践性课程,同学们虽然编写程序方面做的还不算多,但是对当时的新技术、新的开发平台、流行的设计理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很好的收获。

3.明确目标。到了大三特别是下学期,对于同学们来说,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是对自己4年本科学习结束后何去何从讨论最为热门的话题。我觉得作为理科学生,更应该早做打算,不要总是迷茫,更不要“人云亦云”。

“早做打算”对于准备大四毕业就工作的同学来说,特别重要。虽说理科生的基础课功底很深,这是优势,但是面对用人单位,单凭这点远远不够,而且往往因为缺乏实践经验会被拒之门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大学期间的实践性课题进行包装加工,以使得自己在面试中有料可谈。更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应该有意识的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去恶补下专业知识。这样,有了扎实的功底+一定的实践经验+宽广的专业知识,那么应该是非常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的。

“早做打算”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其实最大的压力不是要学的太多,而是坚持到底的压力。文化基础课的功底,理科生应该更胜一筹的,毕竟大一大二的基础训练强度更大,所以基础相对也好些。那么,只要调整好复习的重点,掌握考研的基础课特点,应该把握很大的。而专业课呢,虽然说有些可能没学过,但其实对工科同学来说,也不是门门擅长,很多知识也是要学习的,所以大家水平差不多,关键看掌握的进度,理解的程度。所以,我觉得考研,理科生也还是占优势的。

“人云亦云”是指那些善变的同学们,今天周围的朋友说准备考研,他也准备考;明天,周围人说还是工作吧,于是他也放弃考研。我觉得这是最可怕,最不可取的态度。

所以,为了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作为理科生,应该尽早的确定奋斗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在面对毕业时,不会无所适从。

四、展望

工科院校里理科的同学们似乎总是弱势群体,老师们觉得他们的动手能力会差一些,而同学自己也常常会抱怨说,“我没有编程经验,我没有项目经验,我学的都是些深奥而不实用的知识,所以,我们注定了我们的未来没有热门专业的同学们那么美好。”

其实不然,我认为,作为工科院校里的理科同学,他们也是有很多优势的,而且如果能够正确的认识,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引导,那么他们也一样会做的很精彩。

所以,我期望同学们能够和老师一起努力,正确的认识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争取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毛晋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气质性乐观、目标定向、自我效能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1,Vol.32,No.4:77-80.

[2]戴健.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与能力培养[J].江苏高教,2011(3):107-108.

注:本文得到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JG00710JX58”资助。

上一篇:高校民族声乐的表演教学探究 下一篇: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