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的故事

时间:2022-09-12 11:40:26

刘杰的故事

认识刘杰,已经很久了。山东鸿杰,去过两次。

第一次,2010年的秋天。彼时的鸿杰正在转型,这是我们前去采访的缘由。记得刘杰壮志雄心地描绘两大转型方向——包装印刷和精装图书印制,也记得刘杰兴奋地抱出一大卷图纸,要给我们看一样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要请马天尼定制生产的配页、锁线、精装联动线。

第二次,今年5月26日。在山东鸿杰,行业见证了一个盛大庆典——《新华字典》第1000万册成功下线。

两年多时间,梦想照进现实。这两年多时间,刘杰做了什么?刘杰在逆势大手笔投入,投资数亿元做转型布局。在后道精装上,那一大卷图纸,经过刘杰与马天尼的反复磨合、数易其稿,落地为2条配锁联动+精装联动线,耗资逾亿元,日产能达12万本,造就了国内仅有、亚洲最高效率的精装生产线。

两年时间里,刘杰的“疯狂”,让行业看不懂,引来不少同行的质疑、合作伙伴的担忧。市场在哪里?如何喂饱如此大吞吐的精装线?即使刘杰,也一直将海外市场作为开拓的重点。

2条精装线的调试、磨合在今年1月份结束,《新华字典》的大单也不期而至。时点衔接得如此无缝,以至《新华字典》的出版方商务印书馆都不禁感慨,鸿杰的两条线,就好像是为《新华字典》准备的。

这确实是一份意外之喜。去年底,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文,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春季开学起,我国将为全国农村地区中小学1~9年级在校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突然放量的紧急业务,促使商务印刷馆在短时期内动员了几乎全国所有的30多条精装联动线,以消化预计全年近9000万册的印装任务。

情急之下,商务印书馆主动上门找到鸿杰。因为市场现状让他们明白,能帮助他们承担这个艰巨任务,并能按质按时完成这项政治任务的,非鸿杰莫属。而鸿杰也不辱使命,首战100天,成功完成1000万册印装任务。用客户方商务印书馆的话来讲: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鸿杰不仅创造了奇迹,也抓住了商机。《新华字典》一单,就使两条精装联动线开到了90%的生产率,9000万册的年度任务,鸿杰会拿到三分之一强。而且由于一年级新生入学都需要配发《新华字典》,这个长单每年还会有几千万册的新增业务。

此次庆典之行,曾经笑问刘杰,现在同行见他什么感觉,恐怕是“羡慕嫉妒恨”吧。刘杰笑而不语。其实作为见证者,我遇到的很多人,都心悦诚服地感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曾经看不懂的刘杰,让我想起了刚刚过去的China Print 2013展会。经济大势的低迷与展会签单的火热,产能过剩的现实与继续注资的执着,陷入围城的无奈与突破围城的努力,如此的矛盾性共存,同样有很多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但刘杰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版本:产业版图的变迁与升级,永远孕育着新机会与新力量。而正是刘杰们的执着、坚定与梦想,推动着一波波的行情,也续写着产业的蜕变与新生。

最近在看柴静的《看见》,也深深地记住了其中几句话:阿甘是看见了什么,就走过去。别的人,是看见一个目标,先订一个作战计划,然后匍匐前进,往左闪,往右躲,再弄个掩体……一辈子就看他闪转腾挪活得那叫一个花哨,最后哪儿也没到达。

刘杰,让我看到了阿甘的影子。

上一篇:浅谈炼焦配煤对焦煤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石油钻井废弃泥浆的处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