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磨课记

时间:2022-09-12 10:51:09

绘本《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磨课记

为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根据低年级孩子识字少,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尝试把绘本读物引入低段课堂,进行绘本教学。作为儿童文学的绘本,它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绘本中的图画色彩鲜明,构图精美,内涵丰富,有的绘本有简单的文字,有的甚至没有文字。孩子们对绘本的阅读都是通过图画为最初的切入口,通过视觉捕捉图画中的信息,细节,通过想象,构筑语言。绘本读物深得儿童的喜爱。

我们在二年级选取绘本――《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进行教学。该故事由多幅图组成,讲的是小白兔皮科用聪明的头脑战胜大象和河马这两个庞然大物。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

第一次试讲,老师事先把书放在孩子们的书桌上,课上,先课件出示这本书的封面,

师问:同学们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1答:我知道这本书叫《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

生2答:我知道这本书里说的是小兔子的事。

师:书里到底讲了小机灵鬼皮科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吧!要求: 既要看图,又要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们积极翻阅手中的绘本,有的还互相交流,但孩子们基本都是看热闹,很少有孩子注意观察图的细节,对绘本中夸张性的语句不断重复,教师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学生收回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课后研究、反思后决定,不能过早地把绘本抛给学生,对于初涉绘本学习的孩子来说,应该教给孩子观察图的方法,根据图进行大胆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么拿出哪幅图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呢?在哪让学生进行想象呢?

《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由16个画面组成,是一个非常连贯的故事,要想选图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必须选前面的几幅,我们把教观察方法定在前3幅图,第一幅图是春天来了,小兔子皮科在草地上高兴地玩耍;第二幅图是,皮科突然觉得土地摇晃起来,一头大象恶狠狠地来了;第三幅图是大象卷起皮科让皮科不要来自己的领地。

第二次试讲(换了教学班),课始,老师还是先让学生观察绘本的封面和封底,让孩子对绘本的“长相”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出第一幅图。

师:多姿多彩的春天来啦,小兔子兴高采烈的来到草地上玩耍,他打着滚,唱这歌,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忽然,皮科感到有点不对劲,咦,脚下的土地怎么摇晃起来了?(播放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发生了什么事啊?

生:一头大象来到皮科面前。

师: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这是一头生气的大象

师:你怎么知道它生气了?

生:因为大象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师:你真会观察,抓住了大象的眼神就看出这是一头生气的大象。

生:这是一头硕大无比的大象。

师:你从哪看出它硕大无比?

生:小兔子看大象得仰着脖子看

生:大象的腿像柱子、身子像堵墙、耳朵像大扇子,轻轻一扇就把小白兔打倒了。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了大象的样子,再和小兔子皮科一对比,就发现对于皮科来说,大象真的是硕大无比了。

师:你们猜猜大象会对皮科说什么呢?

生a:我吃了你。

生b:你来我的地盘干什么?

生c:我给你点厉害瞧瞧。

……

随后老师出示第三幅图,仿照第二幅图的教学步骤,教师又引导学生一点点观察,先分部分说图的意思,然后又整幅图说图意。

眼看下课铃要响了,后面的图,学生还没看呢,想象点也没拎出来呢,这节课基本定位成了看图说话课,但较第一次课,有了明显进步,教给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的方法,通过猜一猜,调动了学生的想象,通过整幅图说图意,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们继续研讨,这次的方案是:出示第一幅图的时候,教师不再使用绘本中的文字,创造性地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图意,去感染学生,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教学生观察的方法、猜想图中人物语言、心情,把静止的画面让它动起来(此环节与第二次试讲基本一致)。在这个环节后,我们就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去阅读前7幅图,然后小组内讲讲前7幅图讲的是什么。(后边的图,教师不发给学生),这时把开放性的想象问题抛给学生:面对大象和河马这样的庞然大物,小兔子皮科该如何战胜他们呢?请你帮皮科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想让孩子们创编故事,既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又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创造力。让孩子们思绪尽情飞扬,只要他们敢想,情节离奇些也鼓励他们。课的最后,把绘本剩下的部分发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去认真读读,看看书中小机灵鬼皮科用什么好办法战胜大象和河马的。

第三次课,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中实现了静态学习与动态学习的整合,自编故事和文本故事的整合,多种学习方法的整合。提高了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绘本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用兴趣打开数学的宝库 下一篇: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