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语言和小语言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9-12 10:09:48

论大语言和小语言之间的关系

摘 要: 人类生活在由大语言和小语言共同组成的语言环境中。大语言先于小语言存在,小语言是从大语言中选择一种介质经过长期演化产生的语言。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大语言的重要性,小语言的产生和影响以及大语言与小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更加科学的研究语言。

关键词:大语言 小语言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27-01

一、大语言是广泛使用的交流方式

众所周知,人类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视觉五种感觉通道感知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并进行信息的交流沟通。这些感觉通道都可以与万事万物的“义”发生关系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嗅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符号系统和视觉符号系统。例如当我们听到树叶沙沙作响时就知道外面起风了这一事实;当从一户人家中飘来饭菜香味我们可以推断这家人也许正围着餐桌吃饭;要想知道游泳池里的水冷不冷我们就要亲自下水体验;酸奶好不好喝必须尝过之后才能断定;油菜花是什么颜色需要我们用眼睛观察才能知道。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都属于大语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大语言的定义:大语言是我们用五种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传达给我们的所有信息。大语言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是一切人类用来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语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语言进行信息的接收与传递。

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大语言进行的交流甚至比以语音为介质的交流更容易表情达意,所谓“行胜于言”正是如此。某一特定的内容总是适合某种特定的介质来传达,相反某种特定的介质总是适合某种特定的内容和所处环境。例如当你从桂林旅游回来如何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介绍桂林的山水呢?最有效最能够传达你所要表达内容的方式就是向他们展示旅游时所拍的照片。美丽的风景是视觉系统得到的视觉内容,用照片展示是通过视觉形式将你所接收到的内容传递给信息的接受者,这样在接受者那里才能得到尽可能清晰和准确的信息。通过视觉系统得到的信息如果用嗅觉、声音等介质传递,那么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导致信息的大量流失,接受者很难通过嗅觉、语音等介质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再比如说《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i示之者三。”由于受环境的限制,范增不能直言诛杀刘邦之意,只能通过暗示的手段让项王采取行动。范增的眼神和所举玉i正是通过视觉通道向项王传递不可言传的信息。

二、小语言的产生及影响

在人类进化历史初期大语言是人类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与人类有着共同祖先的大猩猩通过咆哮和敲打胸脯向冒犯它的敌人证明自己的强大和不容侵犯。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在劳动中交流的不断增多,人类迫切需要一种被固定下来的介质作为交流沟通的手段。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各有各的优缺点,而其中最能产生足够多的样式与人类精神活动相匹配并且较容易获得的是声音。声音比手势更丰富;比器物更轻盈;比眼神更能提供足够多的样式来表达人类的精神活动。声音综合了所有表达方式的优点,所以它才成为一种被人类永久性固定下来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具体来说声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首先,声音不受空间限制,用声音表达比较迅速、便捷;其次,声音表达比较准确,而图画、肢体语言在表示一个具体事物时会有些语义朦胧;最后,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大脑分区更加精确,人的发音器官也在不断完善。正是因为以上优点,声音才在各种表达方式中独大。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有关小语言的一个结论:小语言就是从大语言中选择一种介质(没有超出某种感觉器官)经过长期演化产生的语言。

小语言是指传统语言学中的语言,即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的“音”不是随便的一个音,通常是指人口中发出的音,即“口音”,但也不是口音的全部。小语言中的“音”是指口音中用来作为表达特定意义的语言符号的声音,即语音。人们使用语音进行交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的语音系统。语言的产生对人类有重大的意义,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其具有完善而发达的小语言。小语言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首先,语言的产生精化了人类的表达,使人类能更加确切的表达内心的想法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交流;其次,语言产生后,其他的表达方式都依附语言,语言完善了其他的表达方式并使它们的表达更加精准;最后,语言的产生对人类的精神进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了人类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进化,精化大脑的功能分区。小语言的产生促进大语言的发展,从此人类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这些表达方式满足了人类日益进步的精神思想,使人类得以更加确切地表达内心感受,更有效的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获取信息,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

三、大语言与小语言的区别

形成后的人类既生活在大语言中也生活在小语言中,即生活在由大语言和小语言构成的全部语言符号系统中。那么大语言和小语言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第一,大语言和小语言拥有不同的感觉通道,正如定义中所说的那样。小语言的感觉通道是听觉系统,而听觉系统只是大语言五种感觉通道中的一种。第二,小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里的“音”是指口音中用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语言符号的声音即“语音”。而大语言通过听觉系统接收的“音”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接触时产生的所有的音。第三,大语言是全人类共通的,全体人类都可以通过大语言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交流。而小语言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约定俗成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域的人们使用着不同的小语言。例如“微笑”这一面部表情代表友好、赞许、欢乐、幸福等意义,这在全人类中都是一样的,这种表情的含义具有全球通用性。而“苹果”这一事物在汉语中读作píng guǒ,在英语中却读作[' pl]。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手语不属于大语言,它是建立在语音基础上的手势并与语音形成对应关系,所以属于小语言。例如,竖起大拇指这一手势我们公认表示好、高、妙、一切顺利、非常出色等类似的信息,而在一些地区却有着与此千差万别的含义: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竖大拇指通常用来表示搭车;在尼日利亚这种手势被认为是侮辱性手势;在德国则代表数字一;在日本表示数字五;在澳大利亚则表示骂人等等。第四,小语言是在大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为了满际和交流思想的需要而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语言是在劳动过程中随着视野的不断扩大,共同协作场合的增多,人与人之间到了一种非说不可的程度时,猿的不发达口腔器官由于声调抑扬顿挫的不断增多,缓慢而肯定地得到改造,最终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小语言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人类的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使得发音器官得到改造,具备了说话的能力。大语言既包括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事物也包括人类社会中逐渐形成的表达方式。第五,大语言是人类必备的交际工具,而小语言不一定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掌握的。例如先天聋哑人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在社会中生存,仍有自己的思维。原始人类在没有小语言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劳动并创造出辉煌的史前文明。

四、结语

当今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小语言,从而忽视了大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小语言,人类还是可以思维,世界也不会因此停止发展;如果没有了大语言,人类将会失去思考的能力,世界也不复存在。小语言的出现促进了大语言的发展,大语言也在不断完善小语言的表达。偏重对小语言的研究可能夸大小语言的作用,例如把一些神态、肢体语言看成小语言的伴随动作,使其依附于小语言。而这些都是应当属于大语言的,它们可以独立存在并完成交际任务。树林间的鸟语花香,小路中的树影婆娑,大街上的车水马龙,宴席上的觥筹交错,这些都属于大语言,正向我们传递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信息。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概念的延伸与扩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17(2) ): 53-56.

作者简介:王佳哲,(1990.9.5-),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201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上一篇:浅谈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谈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