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防治鸡球虫病

时间:2022-09-12 10:05:3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县养殖业特别是养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养殖户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多扩大,但随之也经常发生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尤其是鸡球虫病,是养鸡场常见、高发、危害较大的病害,它不仅严重危害鸡体健康,更会极大影响养殖效益,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养殖户要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做好防治工作是关键。因此本文对鸡球虫病发病原因、症状、如何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鸡球虫病;病原;症状;防治

1、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属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由一种或多种球虫所引起。具有流行性强、发病性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致死率高达80%。

2、病原

鸡球虫病病原是一种被称为“球虫”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九种引起鸡球虫病的艾美耳球虫中我国已发现七种,如毒害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缓艾美耳球文虫、哈氏艾美耳球虫、早熟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其中尤以前两种致病力最强。除柔嫩艾美耳球虫导致盲肠球虫病,且多发生在雏鸡,其它几种球虫都寄生在小肠。

3、发病时间及发病条件

每年的4~9月是鸡球虫病高发期,尤以6~7月温度较高、潮湿多雨的季节最为危重。养殖场卫生较差,空间狭小、养殖密度过大,造成雏鸡之间过于拥挤,舍内潮湿、温度较高、鸡体缺乏钾元素、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都易引起此病的高发。

4、发病特点

鸡球虫病具有易感范围广、适应性强、抵抗力强、耐药性强等特点。各品种、各日龄的鸡体都可染病,特别是15~50日龄鸡更易发病,此病成年鸡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其却是携带病虫的传染源。此病的最主要传染源是病鸡粪便,而且此病还可通过舍内用具、饮用水、食料、垫料以及土壤等进行传染。饲养人员的衣物、鞋子,包括一些小昆虫都可携带病虫造成传播。当环境温度达到18~40℃、相对湿度在21%~33%时,球虫卵囊只能存活1~5天。此病对外部环境抵抗力较强,防治时单一药物及普通杀菌药物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一旦发病极易造成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收益。

5、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鸡打蔫无精神,食量减少无食欲,鸡冠发白,羽毛蓬乱,出现闭眼、缩头、爱打盹现象,粪便带血,消瘦,生长迟缓,成鸡产蛋量明显减少。发病后期精神呆滞,营养不良,严重贫血,极少采食甚至绝食,导致大量死亡。

6、预防措施

6.1 加强养殖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加强日常管理,根据养殖场规模控制好养殖密度,切忌鸡群过密,活动空间受限,诱发此病的高发。要搞好养殖场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粪便,控制好鸡舍内温湿度,保持鸡舍空气流通,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对养殖场内外及用具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更换垫料,确保垫料卫生清洁。可用消毒液、草木灰、石灰水等配比后进行喷施。养殖人员进出鸡舍要严格消毒,建议更换外衣及鞋子,避免人为将病源菌带入鸡舍,减少鸡体患病几率,确保鸡群安全生长。

6.2 食料预防措施

养殖场所投食料要保证其安全卫生,减少鸡体采食不洁食料,同时还要保证食料的营养均衡,满足鸡体生长需要,提高鸡群自身抗病能力。同时每天可在鸡饲料中加入0.3mg左右的硒元素,可有效提高鸡体预防球虫病的抗病能力。对已发病鸡体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K,可有效促进鸡体康复。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要将病鸡与健康鸡分舍隔离,减少鸡群大面积爆发球虫病的几率。养殖过程中要尽量做到雏鸡与成鸡分舍饲养,减少成鸡带虫体对雏鸡的危害。

6.3 免疫防治

目前用于鸡球虫病免疫的有用鸡胚传代致弱虫株及早熟选育的致弱虫株,给鸡体接种后预防效果较好。进行免疫接种仅针对健康鸡而言。对健康、鸡龄在三日内接种效果最好,越早接种越有利于预防球虫病。鸡体接种后(3周时间内)不要再用其他抗球虫药物和抗菌类药物,如磺胺类、土霉素等。免疫期间不要更换饲料,避免影响免疫效果。

6.4 药物防治

鸡球虫病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避免采用单一药物进行防治,应采取轮换用药或联合用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6.4.1 磺胺类药物。可用磺胺类药物拌入饲料,如二甲氧嘧啶、磺胺吡嗪、球痢灵、痢特灵、百球消等。通常在预防期饲料中添加量为130~240mg/kg。在治疗期间饲料中添加药物量为1000~2000mg/kg,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预防量还是治疗量,都要根据养殖规模、季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科学添加,添加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药效。也可在饮用水中添加500~600mg/kg此类药物,连用6天后间隔3天,再连用2~3天,效果较好。

6.4.2 中药防治

除采用化学合成类药物外,也可采用一些具有止血、驱虫、杀虫功效的中药进行防治。如地榆、白芍各60g,常山、青蒿各80g,黄柏、茵陈各50g,危害小,防治效果也较好。

6.4.3 注意事项

因球虫具易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养殖户在预防与治疗鸡球虫病时,要注意及时更换所用药物,不同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峰期,作用峰期在球虫发育第三、四天的药物,不仅能起到预防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因此要避免单一用药,以利达到理想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总之,广大养殖户对鸡球虫病的防治,首先要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细心饲养、加强管理,保证肉鸡、蛋鸡的良好生长,确保肉鸡增重、蛋鸡多产蛋,减少鸡群发病几率,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上一篇:华龙区生态创建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