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新课导入举隅

时间:2022-09-12 09:48:08

物理教学新课导入举隅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13-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新课引入能迅速激活学生思维,便学生上课伊始就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物理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主要表现在新旧知识普遍存在着内在联系,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生发,延伸。 我在讲液体压强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压强定义,接着复习上节实验所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然后设问,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重力和容器的底面积有联系吗?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处于“心求通不能,口欲言非达”的愤悱境地,然后设计一实验使这一问题“峰回路转”。

1.在一薄塑料袋内灌满水,小心地抓住袋口提起来,这时,尽管塑料袋内水的重力,但是塑料袋的底面积较大,塑料袋底并不破裂。

2.把袋内的水倒出一半至空水槽中,再把塑料袋口紧密地扎在橡皮塞上,并将袋内空气排出,把乳胶管的一端与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接通,另一端与隔斗相连,用烧杯把水槽内的水用漏斗灌入乳胶管中,当灌至一定高度时,尽管水槽内仍有剩余的水,塑料袋内水却将袋压破喷射出来。从而说明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重力与容器底面积无关,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系,从而引出了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为动词表述,所以情感耳标不易测量。通常可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自评,小组评议等方式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因素。因此,情感目标测试的信度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智能目标的制定与检测介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二者之间,这里不再赘述。

实验引入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例如讲大气压强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广口瓶内装少量沙土,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煮熟剥掉皮的鸡蛋紧盖在瓶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因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鸡蛋压入瓶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鸡蛋周围没有别的物棒,只有空气,从而说明这个压力是空气产生的,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大气压强。

故事引入

剪除“枝叶”,凝聚角度,选择与本课内容联系紧密的物理史实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不仅能发掘教材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内容时,我讲了北宋僧人怀丙利用浮力原理从水底打捞铁牛的故事,指出这与现代浮箱打捞法的原理是一致的。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从而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的热忱。

“问题”引入

有一句名言:“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确实提出课堂启发提问“真谛”。我在讲“液化”这一节内容时,设置一个学生人人可做的实验:冬天,向手心吹气时,手感到凉,而向手心呼气时,手却感到暖和,这是什么道理?教室里,同学们兴趣盎然做起了这个实验,时令正是冬天,实验效果明显,同学们沉浸在问题思索的情境之中。大多数同学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吹气和呼气的区别在于气流速度不同气流速度快,使手面上的水分蒸发加快,而水分蒸发要从手上吸热,手就有了凉的感觉。教师抓住契机,诱导学生向手心呼气,气流速度慢,能停留在手心周围,这时,从口腔里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手而液化,而液化要放出热量,于是手就有了暖和的感觉,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液化。

良好的新课引入设计,便师生一开始就保持着良好的心境,教师情绪高昂,语言生动,学生思维兴奋,反应灵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