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科研转型推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2-09-12 09:31:07

加快教育科研转型推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

摘要:区域教育科研的主体是中小学,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实践研究为主,教育科研方式具有特殊性。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研主动适应教育转型发展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的三方面转型。一是课题研究与管理向“精”转型,以精品课题建设引领课题研究的规范、务实与创新,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的内涵与质量。二是区域教育科研向“融”转型,推进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各领域的融合,推动实践者与研究者的一体化。三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样式向“微”转型,凸显草根研究的生长性,激发教师从事研究的热情。吴江区域教育科研的转型,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动学校教育实践改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与基础力量。

关键词:教育科研转型;区域教育

近年来,吴江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步伐,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转型发展,着力调结构、提质量、促公平,全区教育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尤其是我们不断健全特色鲜明、内涵精致的素质教育实施机制,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教师幸福地教”为愿景,以“聚力文化、给力课程、张力课堂、活力学生、魅力教师和助力评价”的“六力”并举的快乐学校建设为抓手,突出学校文化特色,着力提升教育内涵,不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吴江教育的这种转型发展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2012年11月我区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转型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以适应吴江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我们把促进教育实践改善,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价值取向。我们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行动研究理念,引导教师进行草根性研究,研究实践,研究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努力使中小学教育科研体现实践第一的理念,崇尚实践性成果,提倡教育科研成果的多样化。

一、课题研究与管理向“精”转型,以精品课题建设引领课题研究的规范、务实与创新,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的内涵与质量

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我们着力于中小学课题研究的高起点,致力于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与高质量。2013年我区在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中,共有43项课题被批准立项,数量之多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目前我区中小学主课题均为国家级、省级或苏州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中小学实际,我区着力转型课题研究与管理,按照江苏省精品课题建设的“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与精致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的内涵与质量,全面形成教育科研的优势、特色和品牌,全面加强教育科研的规划和管理工作。2012年,我区以“规范、务实与创新”为主题,举行课题研究与管理向“精”转型现场会,坚决摒弃课题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鼓励真知灼见,鼓励基于实践、促进实践、超越实践的理论建构和创新。我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研讨和争鸣,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尊重研究兴趣、研究爱好、研究风格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尊重研究者的创造性劳动和成果。

1.加强精品课题建设,转型教育科研方式,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随着经济、社会转型驱动下的教育转型时期的到来,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通过转型教育科研方式,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显得格外重要。我区在已被批准立项的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选择一批选题好、基础好、前景好的课题,作为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区教科室人员进行蹲点培育,根据精品课题基本规范,从选题、设计、操作、成果到管理进行全面建设。2014年12月,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中学(中职)精品课题培育现场展示研讨会在我区震泽中学举行,本次现场会主要以震泽中学正在研究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为例,旨在通过现场展示和互动研讨,进一步加深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关精品课题建设“五精”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与会学校的课题研究向规范化、精品化发展,进一步在更大范围与程度上指导和引领全省课题研究。2015年我区鲈乡实验小学的课题“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与盛泽实验小学的“智慧解放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组块教学实验研究”课题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精品课题。作为一个区域来说,课题研究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还需注重质的提高。我们把精品课题建设作为我区课题研究与管理的重中之重,并作为学校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权重,由此引导全区课题研究提升内涵、质量与品位,从而推动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2. 将传统的课题研究管理模式转型为基于WEB技术的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模式。传统的课题管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存在众多弊端,特别是县区课题管理部门对面广量大的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反馈与互动,基于WEB技术的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区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相关规定,规范课题研究工作,力求做到课题研究的校本化、特色化、个性化,不断增强课题管理效能。我们根据苏州市教科院《关于在全市推行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在“吴江教育”网建立“吴江课题网”,每项课题分设研究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与成果鉴定等六个栏目,各课题组动态地及时上传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区教科室对本区域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实施实时监管,对各项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及时反馈到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根据反馈的意见对课题的实施做出进一步调整。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体现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性,真研究是课题研究的本质所在,每一步研究都能在网络化管理平台上体现出来,更能突出课题研究的真假。我们将传统的课题研究管理模式转型为基于WEB技术的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模式以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得到凸显,改变了以往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能体现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并实现了课题研究的区域性共享,使各中小学及时了解区域内各项课题研究动态,发挥了信息化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

上一篇:积墨千遍 超凡脱俗 下一篇: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