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经济如何传承历史文化

时间:2022-09-12 08:38:59

月饼经济如何传承历史文化

中秋与春节、清明、端午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而“品月饼、庆团圆”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多年以来的一种普遍美好的风俗了。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秋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从2008年起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如今,进入9月,随着中秋日益临近,各色月饼如期“粉墨登场”,记者在市内各大商场、超市和蛋糕房看到,桶装、散装、礼盒装等各种纷繁齐全的月饼都已摆上了销售专柜。

记者在易初莲花超市先后对20名消费者进行了相关调查。其中,认为“中秋是―个重要节日”的消费者有18名,占90%;“打算购买中秋月饼”的约有30%;其购买原因以“孝敬父母或送礼”居多;最能接受的价位为100元左右;购买因素依次是“质量、价格、品牌”等;也有消费者表示“不买月饼”主要原因有:吃不了、味道太油腻、往年都会收到几盒、一家人用其它方式聚在一起。

众星捧“月”,何去何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月饼显得传统且朴素,诠释着团圆,憧憬着幸福。到了九十年代,传统的月饼开始多了一种浮华和躁动。发展到前两年,月饼市场旋起了豪华之风,其包装价值超过了月饼本身,从食品变成了礼品甚至成为了附属品,名酒、洋烟、高档茶叶等食品,使月饼这种中秋传统食品的属性逐渐被异化。

自从2005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公告,对月饼质量、价格、包装和搭售行为进行了规范,2006年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后,“豪华月饼”开始受到限制,过度包装的现象明显收敛,促使月饼生产和经营一体化的企业步入更规范的良性循环轨道,也无形中激活了大众消费月饼的市场,尤其在品种同质化极高的背景下,大众化的亲情路线始终是销售主渠道和稳定利润的增长点。记者走访市内的多家超市发现,月饼供应专区一般都分为礼品盒月饼、普通月饼及散装月饼三种,绝大多数带有较好包装的礼品盒月饼一般价位在每盒一二百元左右,而仅用塑料盒包装的散装月饼每块仅售几块钱。从今年的月饼市场来看,有些包装精美的月饼虽然价格仍然相对较高,但豪华之风已经逐渐消退,如今中低价的月饼渐成市场和消费者购买的主流。记者在多家超市采访时看到,许多携家带口的普通市民驻足散装月饼专柜,选购散装月饼。一位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像我们普通老百姓,散装的就很好,吃不了多少,价格也便宜,现在口味也比以前多了,随便选些就好。另外,“瘦身”版月饼现已成为月饼包装的流行趋势。据了解,为了还原月饼传统节日食品的特性,商家也是频出新意,引导月饼向作为传统节日食品的真实属性回归。

月饼属于大众化食品,但与其他产品不同,由于月饼的销售周期非常短,也使其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年的月饼不仅提前上市摆设在商场的显要位置,并且已经开始打起了“销售战”,搞起了让利促销。商家告诉记者,提早上市主要是为了抢占市场,随着中秋节临近会真正开场。企业商家不仅在产品特色、口感味道上下足功夫,并且采取了提前上市、让利促销等多项销售举措来全力争取在一年一度的月饼市场。历年的天价月饼、过度包装在市场的盛行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竞争使然,这些也说明月饼市场仍然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需要必要且良性的竞争空间。

共享“中秋经济”的蛋糕

在距中秋佳节还有一个月之时,各大商场、超市就早已提前开始了中秋销售旺季,众多商家早已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把目光锁定了这块令人垂涎的“中秋蛋糕”。记者在华堂商场、易初莲花、家乐福等多家超市发现,各超市均在显著位置设立了月饼销售专柜,与此同时,一个个包裹着酒水、茶叶的中秋大礼包频频上架,不少平时散卖的糖果、零食也换上精美的“中秋外衣”。诸多柜台纷纷插上了“月圆人圆庆团圆”的促销招牌,以月饼为首的“中秋经济”开始大张旗鼓的火热起来。

在一些商家看到月饼市场、中秋经济巨大商机的同时,其他很多“各行各业的兄弟”也开始相继围绕这一特殊节日开展一系列商业促销活动。去年,烟酒、保健品等就抢了不少风头,销售比平日增长两倍多,现如今不少酒店、超市也开始自己制作月饼,DQ冰淇淋、哈根达斯也推出了造型精致的冰淇淋月饼。茶叶也顺势赶上,在不与月饼“并肩作战”的情形下开始独自搭台售卖,为节日量身定做的茶叶礼盒也已经隆重上市,价位一般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消费者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去挑选不同价位的铁观音、龙井等,商家预计今年的茶叶销售量可能更好。记者在走访中看到,现在各类水果也已大量集中上市,恰逢销售旺季又赶上中秋节,销量好得更是不用说。同时服装百货、家电玩具等与中秋节关系不大的商品销售也增长很大,各大网站的电子贺卡和“电子月饼”以其便捷环保的优势,迅速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宠。再加上必不可少的短信祝福,电信部门的收获也不小。中秋消费市场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中秋经济”的蛋糕已经越做越大,这个节日而获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由于中秋与国庆的假期相距很近,许多商家也在利用“两节合一”进行节日促销。广大消费者们也是“趋节就市”。以“赏月”、“团圆”为主题的餐饮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都成为节日消费的重要内容。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中秋节是被列入法定假期的第一年,不少商场、超市内的布置已逐渐与中秋相关,中秋味道越来越浓,市场上也将各种打折销售的时间提前了,降价促销成为厂家、商家打销售战的最后法宝。作为一个消费性节日,今年的中秋节被众多商家普遍看好,他们将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在这个“中秋经济”里分一杯羹。多家商场、超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法定假日的调整以及传统节日的价值回归。想必今年的“月光经济”将更加激烈,大家的中秋节也会更为精彩。

让中秋文化传承下去

不管是什么节日,节日本身带给我们的温馨与祥和都是最难以忘怀的。人与人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情愫往往就能在风格迥异的节日意境中得以诠释。节日也因此成为生活中一种特定的“沟通公式”。初秋月夜,星光洒辉,沐浴同一轮明月,品尝象征团圆的月饼瓜果,分享亲情与友情,蕴涵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也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感情需要和精神需要,具有整合与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月圆人圆”的团圆意境,不仅代表了人们由衷地祝愿同时也给国人一种精神提示,以皓空圆月来促进人事的团圆。在节日里,特别是具有传统特色的节日,我们可以看到亘古的时间、生活的精神、历史的文化。中秋的人文文化,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文化,融入了儒家文化,还有更多的美学文化。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以月饼为核心,带动包装、礼品、速递、广告、电信等相关行业,围绕中秋消费“大做文章”的产业链正不断延伸。像月饼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又颇具内涵、加速市场充分竞争的文化食品已不多见,使月饼价格向其自身的价值靠拢,恢复它中秋点心的身份、大众食品的本来面目是未来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必需方向。伴随着历史的车轮、社会的脚步,以月饼为首的中秋市场,将充满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赋予鲜明的文化功能,让人们充分体验和享受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使“中秋经济”更有文化味儿,让传统文化与“中秋经济”同搭一班车,步入一个更新、更高、更广的境界。这样的中秋市场想必将会迎来“经济文化两不误”的美好和谐局面,本色中秋的氛围更加浓郁,人文情怀的意味倍加深切,“月光生活”随之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终将得到新的升华,具有新的生命力。

上一篇:民族品牌难挡外资急流 下一篇:星巴克为疯狂扩张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