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写作的主要技能

时间:2022-09-12 07:51:04

小小说写作的主要技能

时下,中学生喜爱小小说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小小说确实有一种别的文体所不具备的魅力和品质。小小说这种文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之后,正如杨晓敏先生所说的,它是“平民艺术”,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读者,再加上它篇幅简短,适合于初学者练笔。所以,难怪当今的中学生不仅喜欢阅读小小说,而且他们当中许多人还跃跃欲试,加入到小小说创作的队伍里去。

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小小说创作呢?

诗人高崎在总结创作经验时曾说过:“写作无形,写作有招。”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辅导,让他们了解并掌握小小说的特点,促进他们领悟与把握小小说写作的规律和方法,这是非常必要的。中学生初学小小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一、要有巧妙的构思。

突破思维定势的构思,能给读者以惊异感,才能增添作品的魅力。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曲折新奇情节。而情节恰恰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比如李阳波的小小说《水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捡破烂的妇女,宁可被歹徒掰断手指也决不松手放掉钱袋子。民警打开那个包着钞票的塑料袋,结果发现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作品接下来叙述:

民警迷糊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

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人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伫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响响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文章在千字的篇幅内,悬念丛生、波澜迭起,真正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更有效地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令我们深切体会到母爱是何等的炽烈、纯真而博大。

二、要善于运用道具。

“道具”一词原本是一个戏剧中的术语,小小说的道具指的是小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或推动情节发展的物件。小小说因为篇幅短小,不能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较为从容的叙述和描写,所以在有些小小说中借用道具,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博尔赫斯的小小说《圆盘》,用樵夫的口吻讲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作者虚构了这样一个圆盘,拥有它就会成为国王。圆盘在这里代表了国王,而国王又代表了财富和权利。而财富和权利往往正是一部分人一生所追求的。所以当这个神奇的圆盘出现时,樵夫动了贪念,残忍地杀害了老人,结果圆盘却不翼而飞了。樵夫以前每日伐木捉鱼,生活很是自在,现在却为虚幻中的圆盘所累,并肯定会受到良心和道德的批判,受到世人的唾骂。这篇作品由于运用了“圆盘”这一道具,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所以,在写小小说前,找到一个合理恰当的道具,对于整篇的谋篇布局,极为重要。

三、要用细节来点缀。

曾经有学生问过我:“一篇小小说靠什么才能打动读者呢?”我借用他人的话回答说,一篇小小说如果没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要有一个巧妙的构思;如果没有一个巧妙的构思,就要有一个震撼的结尾;如果没有一个震撼的结尾,就要有一个经典的细节。在汪曾祺的名篇《陈小手》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细节:就是陈小手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对团长说:“恭喜您,是个男伢子。”这时候“团长呲牙笑了一下”。我觉得这个细节很有意思。陈小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给团长接生了一个儿子,而且保住了团长的太太,照理团长应该“大笑”才对。而且文章的第五段也提到过,陈小手给别的妇人成功接生之后,“男主人满面笑容”,但是这里团长只是“呲牙”(不是咧着嘴)“笑了一下”(不是大笑,也没多笑),这就有内容了,为后文团长杀害陈小手做下铺垫。看完全文,我们回头再看这个细节,就会发现团长的阴险狠毒,陈小手悲惨的命运在这一个细节中已经一览无遗了。细节对于小小说而言就像美人脸上恰到好处的一个痣。一个经典的细节必将照亮全篇,令文章增色生辉!

小小说必须关注“枝叶”,着力于细节的刻划,因为它的真实性依靠细节来支撑着。小小说在叙事写人中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就必须用丰富的细节刻画和表现,这样,才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仿佛进入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而丰富的细节,是要靠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要靠日常的积累。

四、要有让人叫绝的结尾。

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小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在整个文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结尾的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关于小小说的结尾,常见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转折式),一种是顺其自然的结尾(自然式)。自然式一般可分为:1、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如《那团云雾》,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2、戛然而止,含蓄隽永。如二百来字的《书法家》,局长在书法展览会上应邀不过写了两个拿手的好字是“同意”,面对惊叹和要求只好无奈地说:“能写好的数这两个字……”这样的结尾,韵味无穷,艺术容量大。以上两种结尾方法虽然也能撩起读者短暂的激动,但最佳的结尾是转折式: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欧・享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巧”。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礼物拿出来却没用: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又如澳大利亚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光添彩。但是角落病人却见死不救,图谋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头望见窗外只是一堵高墙。就可读性而言,读者自然喜欢奇峰突起的转折式结尾。但是转折式结尾,在生活中毕竟是不多见的,所以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一味地刻意地去追求转折式的结尾,要视情况而定。

五、要追求个性化的叙述方式。

个性化不但是对小小说而言,任何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写文章没有个性的作家不能算作一个好作家。文章个性独特的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作者把握世界的观念,而独特的观念又会使作者拥有个性化的叙述方法,如孙方友的传奇构思、蔡楠的诡秘线路、珠晶的喃喃私语等等。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把自己的世界观融合进文字中,以形成自己的有个性的小小说。邓皓曾说过一段这样的话:“因为受小小说本身特点的制约,小小说在创作中往往打破一般小说的那种平铺直叙的呆滞的语言格局。比如写一篇反映乡下女人的不幸命运的小小说,就绝对不会像传统小说那样一开场就把女人的来龙去脉介绍个面面俱到,接着再一步步铺开故事。倘使这篇小小说让三个小小说作家来写,他们使用的语言就会不一样,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绝不会拖拖沓沓浪费笔墨,一开始就会很快把你引进故事。如果让刘国芳写,他一运笔就是这样‘泉村昨晚跑了个女的,叫梅子。’如果换上许行来写,便会有些不同:‘如果泉村没有梅子,肯定就没了我这篇你看的小说。’再如果换上白小易,也许味道又要换个味儿,白先生是最喜欢先排出一个悬念来扣住你:‘我想我没法不把这故事讲给你听。’得,读了这开头,我想你免不了很自然地接受他们语言能力的牵引,无法拒绝走进他们构筑的那片旖旎的小小说世界之中。”在这里,邓皓以一个小小说作家敏锐的感觉,具体地道出了他对不同叙述个性的体味。他假设了刘国芳、许行、白小易来叙述同一个人物的命运和故事,而他们的叙述个性便是如此地鲜明。

每一种叙述个性都允许存在,而且,一个成熟的小小说作家必须要能够形成这种成熟的叙述个性。没有形成这种叙述个性,我们都将认定他仅仅是个作者,而没有走进小小说作家的行列。小小说的叙述语言并不仅仅是叙述故事、刻划人物的工具,而是要使叙述语言变成一种极富小说味的成熟的叙述语言,成为有着整体传神功能的叙述语态。这一点对于我们初学小小说的中学生来说,可能难度大了一些。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是小小说写作的最终努力方向。

苏一鸣,教师,现居浙江苍南。

上一篇:作文评讲方法摭谈 下一篇:作文创新指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