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职业道德认同培育剖析

时间:2022-09-12 07:49: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职业道德认同培育剖析

摘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步伐,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重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认同,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纪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职业道德认同;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51-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贯彻着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也是现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虽然没有硬性的技术指标,但是能有效促进各项政策、技术的贯彻落实。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快速增长,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当下我们思考的不是大学生能否就业,而是如何在就业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大学生要想更好的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大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至关重要,这也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认同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市场的发展,现阶段,对于劳动者的评价标准已由传统的看重资历资质、能力转变为看重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等反应综合素质的因素能充分体现企业、社会和国家的竞争力。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要想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评价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21世纪的高校毕业生多存在眼高手低、职场适应能力差、团队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职业素养等问题,使得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就业率。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加强培育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是现阶段各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首要任务。

职业认同,指劳动者从心底肯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积极、主动的去做好工作,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如果劳动者不认同自己的职业,则会缺乏工作热情、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工作时敷衍了事。根据笔者的调查得出,不乏存在一些缺乏职业认同的学生,一些学生高考填志愿时,在选择专业时,受家庭的影响或者自己的好奇、对一些专业的不了解,随意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最终降低了自己的职业认同感,随之,降低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认同。另外,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更新速度快,经济结构调整也非常迅速,可能今天的热门专业到明天就是冷门了,大学生在这种基本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去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职业道德认同方面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职业道德认同培育建议

1.注重德育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普遍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已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很多高校没有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并且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抽象化、概念化。第二,很多高校的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要想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必须让学生自己正确领悟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将自己长期工作中所感受的职业道德与学校传授的职业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所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同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设计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教学内容。笔者所理解的认同是,一个人认同一个组织,就必须把组织的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自觉遵守,以形成优质的品格和良好的组织声誉,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认同现有的社会制度与社会关系。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教学,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能力来开展。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认同能力,必须提高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能明辨是非、善恶,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现阶段,针对众多高校的职业道德能力培养现状,笔者认为,可从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职业价值观贯彻学生职业生涯始终,能对人们的职业性质和职业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价,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为指导,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将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师可从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方面着手,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职业价值认知能力教育里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职业的属性、意义和价值,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价值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职业评价的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职业,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和判断。另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能力、理想,并将个人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除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严格的职业纪律,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培养的又一关键因素。职业纪律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首先,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慢慢将这种意识、习惯应用到工作中去。笔者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法制与职业纪律紧密联系起来。传授学生系统的职业纪律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行业规范,在法制教育方面,可重点强调学习《宪法》、《劳动法》等等法律中对于职业纪律的要求,让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另外,思想政治教师可将学生的职业纪律教育与学生在校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培养学生时间、管理、团队协作、品行纪律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

3.创新学生职业道德认同培育方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文化的认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与他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产生向心力,方能产生认同。特别是在开展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认同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情感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精神境界,让学生能自主、积极去参与教学。

首先,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灌输理论教学法。只有转变这种单一枯燥的、抽象的、概念性的教学模式,为开放式、课堂以学生为主、加强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次,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仅靠一门课程的期末成绩是无法真实反应的,必须改革考核机制。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成绩和日常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侧重于日常行为。在考核内容方面,要把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课堂纪律的遵守情况、课后实践道德情况与职业道德规范联系起来综合考评。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班级教师学生的评价、实习单位等给出的综合评价,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成绩。如此一来,有利于让学生正视职业道德培育,明白它不仅理论知识,更是能反映自身行为的追随自己一生的一种修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参与性,防止出现急功近利的行为,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学生职业道德认同的培育至关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职业价值认同培育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陈文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中国标准:从跟随到引领 下一篇: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