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区”建设 率先实现“两富”

时间:2022-09-12 07:23:53

加快“三区”建设 率先实现“两富”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奋斗目标,基层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催人奋进。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的决策部署,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我们越城区来说,就是要结合城区特点,按照“科学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求,积极创新载体,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宜居宜业示范区、城乡一体先行区、城市管理精品区等“三区”建设,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特城市经济

坚持经济转型升级不动摇、不停步,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的城市经济发展之路。一是做强现代服务业。实施三产强区战略,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优化形成集聚型、特色型、综合型等形态互补格局,构建起符合城区发展实际的服务产业体系。推进商贸零售业的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加快专业市场改造转型升级步伐,优化提升家居商贸城建设。突出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专业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致力培育生产性、生活业和家庭服务业。围绕绍兴古城“全城游”创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书圣故里旅游开发建设为重点,挖掘社区旅游资源,建设民俗风情街区和商贸特色街区,培育发展文化休闲产业。加快吼山风景区以及鉴湖、城南休闲旅游开发,发展串联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建设集特色商贸开发、乡土文化展示、观光旅游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带。二是做优城市工业经济。加快以自主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纺织服装、医用材料、印刷包装和传统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通讯器材、机械电子、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坚持把提升生态产业园作为工业转型发展的主平台,合理调整现有产业功能布局,强化产业集聚和绿色生态意识,通过“腾笼换鸟”,整合挖掘存量空间资源,加快实施“二次创业”。大力度推进工业企业“提转搬”工作,完成鉴湖南闲区块向三产服务业功能区转型,加快九里、亭山工业小区转型步伐,提升前赵、五联工业小区的发展水平。三是做特现代城郊农业。抓紧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入口工程、东湖核心区块景观带建设,加快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区“农字号”科创中心集聚科技资源的平台作用,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综合功能开发,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种源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培育集种养、加工、储存、流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统筹一体发展,实现城乡全面融合

从城市与农村、集镇与乡村、老城与新城等不同特点出发,坚持以城市带动农村、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千方百计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和发展差距。一是提升主城区城市化水平。按照绍兴大城市发展规划,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优化主城区功能,提升主城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通过全力配合市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畅通,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处理好集约发展与合理密度、公共空间与非公共空间的关系,推进二环线以内城中村改造和近郊农村农民住房改造,健全老小区整治改造和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城市特别是城郊结合部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居住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创业居住环境。加快撤村建居和农民变市民进程,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各类服务设施以及文化娱乐休闲条件,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新需求。二是推进乡镇城市化进程。按照绍兴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定位,依托不同区域特点和资源要素优势,科学制定镇域发展战略,努力构筑产业定位清晰、土地空间高效利用、服务功能配套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由镇向城的转变。集聚城镇人口,借助发展第三产业、开发商住房产、集中建设农民公寓等途径,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促进资本持续投入,引导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镇域转移。完善公共设施,加大公共投入,实施一批城乡道路交通、水电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工程,构建大城市的基础配套框架。推进产业发展,依托周边绍诸高速、萧甬铁路、杭甬运河等交通大动脉的辐射带动,按照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和基础,重点发展集科研、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城郊型农业,大力推进专业市场、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等生产业,着力培育以商贸服务、社区服务、休闲文化、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生活业,努力建成设施配套、商贸发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镇。三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宜居宜业宜游”要求,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为重点,深化村庄环境整治、连片连线整治,将远郊村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探索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新机制,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加强农房改造和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引导农民集中建房,促进农村人口集聚,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努力建设“村村优美、处处和谐、家家创业、人人幸福”的美丽家园。

推进社会建设,促使民生全面改善

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促教育均衡改善民生。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化城乡教育联动,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从今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零择校”和每年区内8%教师跨校区流动政策,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项目规划建设,加强资源统筹和管理,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育区域特色教育,致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二是强卫生事业改善民生。全面实施城乡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体系,抓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残疾预防工作,提升出生人口素质,落实人口结构优化措施,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体系,深化计生优质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先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产业。三是优人居环境改善民生。按照“城区提升、镇村并轨、设施完善、管理长效”目标要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理顺市区环卫管理体制,明确属地责任,完善城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保洁管理、垃圾处理标准,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加大环卫投入,不断改善市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环卫市场化运作程度。以城郊结合部为突破口,“四边三化”为重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月”等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村卫生环境,营造整洁、有序、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致力打造“全市最干净农村”。四是建保障体系改善民生。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引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善结对帮扶机制,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配合做好政府性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市民住房条件。按照“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惠尽惠、应退尽退”要求规范城乡低保救助。健全失土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切实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巩固农村五保、城镇“三无”集中供养成果。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以党建工作促和谐。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通过开展创新争优和部分村(社区)党组织整转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由点到面积极探索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管理小组和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三个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模式,不断提高自治能力和水平。以单独组建、派员帮建、行业联建、区域合建、挂靠托建等多种形式,扎实组建“两新”党组织,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二是以社区建设促和谐。强化城市社区服务功能,改善提升社区硬件设施,深入推进星级和谐社区建设,加快建立覆盖社区全体居民、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新体系,打造一批精品社区。完善撤村建居后的社区管理模式,加快融入城市社区步伐。完善“网格式联系、多元化服务”的社区服务新机制,拓展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深化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整体提升城乡社区统筹发展、共融发展水平。三是以文化建设促和谐。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围绕学习救火英雄田思佳先进事迹,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民化、具体化,以共同价值理念规范行为方式。实施新三年文化惠民工程,提升“邻里节”、“读书节”、“文体节”等文化节会品牌,拓展越城节会品牌的影响面,打造特色文化精品,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实施“春泥计划”,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四是以平安建设保和谐。全面巩固平安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平安县(市、区)“八连冠”。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机制、积案化解机制。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风险预警。深化完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途径,不断推进人防、物防、技防新手段,努力健全打防控一体化新机制。大力推进公安工作“三建设一规范”和检察院、法院基层网络建设,充分改善政法机关硬件设施,切实提升执法维稳水平和政法队伍整体素质。

(作者系中共绍兴市越城区委书记)

上一篇:童年的一课 下一篇:海宁、桐乡、海盐促进外贸出口的主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