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时间:2022-09-12 07:05:52

有效教学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摘要:在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少人们在教学中还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进行新的解读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学有法"既指在教学中存在一种稳定的具体的方法、手段,又可以理解为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教学原则、教学规律,也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法则;"教无定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与途径,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是建立在"教学有法"的前提下,教师只有遵循一定的教学法则和教学规律,才能根据自身教学需要自由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17-02

教学方法是所有教师终生必修的课,也是任何人终其一生都无法盖棺定论的课题,正如俗话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谓"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有规律可循,学习一定的内容,面对一定的学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路径和教学步骤;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运用这些方法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即使学科不同,教学方法也具有普遍性,如讲授法、演示法、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我们教学时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注意教法,既要学习有关教学法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探索,掌握其规律,遵循教学规律。

当然,当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时,会不断发现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某一阶段的教学或针对某一对象进行教学时,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一教学法,而应当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特别是人的因素,寻找合适而又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墨守成规,即教无定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美两国数学教育的差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的通常印象是,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好,美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差。总体而言这种看法是不错的,根据PISA的数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2000年开始进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目的是测评各国学生在完成和即将完成义务教育时,在阅读、数学、科学方面的能力。2009年该组织对65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结果是,各国学生数学平均分为488。中国上海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为600,高居榜首。美国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为487,低于各国平均分,同时也低于亚洲多数国家。从上面事例可以反映出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水平和学生数学的能力。美国教育的习惯是,发现一个学生数学能力优异,便将他从班级抽调出来开小灶,不委屈他的才能,也免得他精力过剩在数学课堂上干扰其他同学。而中国数学教育的特征是,通过高强度的复习提升了中低潜力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因全体同学都裹挟在这之中而牺牲了潜力优异学生的发展。中美两国相比较,我以为中国的损失更大。我们损失的是数学尖子,美国损失的是多数人的数学能力。

中国古代教育素有"教民"传统,他们往往把"教学有法"当作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所有的科目,所有的先生在上课的时候都遵循着一样的模式,凡所应有的环节缺一不可,似乎这样的教学才叫有效教学。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个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信息双向传输的复杂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有效教学简单的理解为"教"得有效与"学"得有效这样两个方面的结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教和学两个方面平均用力,而不能有所偏废。

1.让"教"更有效

曾有一位外国的学者,在谈到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大多数都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时说,没有优秀的教师和好的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为了让"教"更有效,首先、教师应该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力求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实践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加完善,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学设计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重点一定要放在训练学生的能力上。例如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2.让"学"更有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学得有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心情愉悦的去学习。有些学生因为基础比较差,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甚至有了畏惧心理。为了增强学生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的予以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很好,但是只要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就表示他学的有效了。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应该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古人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要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看它是不是遵循了某些有效教学范例所提供的条条框框,而要看这节课,老师是否把自己要讲的内容讲明白了,学生在这节课上是否有所收获。 总之,有效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琢磨,一步步地积累。

参考文献:

[1] 刘舒生.教学有法,而无法定[J].教育理论与实践,1886,6(1).

[2] 叶卫华.教学有法,教无法定――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10).

作者简介:

蒋仔玲,(1989-),女,汉族,籍贯江西省吉安县,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上一篇:初级阶段非洲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