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清混播节目在编播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9-12 06:13:05

高标清混播节目在编播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从2010年的7月1日起,天津电视台新闻部完成了新闻节目从标清播出到高清播出的平稳过渡。数字高清电视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视系统,特别是在高清新闻节目发展的初始阶段,常常面临着高标清画面混播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会给节目的安全播出和新闻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高清电视的相关理论和本人工作实践,对新闻节目高标清混播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

【关键词】高清 标清 混播

高清是电视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在国际上延续了几十年的标准清晰度电视正向高清晰度电视全面跃进。高清电视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不断增长的需求。1998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播出数字高清电视,目前,高清电视在发达国家已逐步成为现实。

高清电视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产业与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0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我国第一个有线高清频道。随后,上海文广、电影频道等相继开播了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高清频道。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程进行高清信号的制作,对我国高清电视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高清电视的发展,各级电视台将迅速构建高清制播系统,新建的高清制播系统将与原有的标清制播系统共同形成高标清混合制播体系。但是高清电视不仅是技术上的一场革新,而且会给电视节目制作工艺、配套标准、管理政策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由于高清电视在画幅、清晰度、码率等方面与标清有根本的不同,因此在高标清同播方式下,如何处理好标清和高清的关系,兼顾高清和标清的收视效果,实现标清向高清的逐步平滑过渡,显得尤其重要。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发展高清电视,主要采取现有频道高、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积极稳妥推进。高、标清同播,是指同一频道内容,同时采取高清和标清方式播出。

2010年,天津电视台新闻部的三档新闻栏目《天津新闻》、《12点报道》和《津晨播报》开始了高清播出,而在这其中,由于天津新闻主要是新闻部前期记者自采,使用的均是松下P2摄像机和索尼蓝光摄像机,因此,基本能保证素材为16:9的高清画质。而其他两档节目,由于在新闻部记者自采之外,还要大量使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网络素材,而这些素材画面质量均是4:3的标清画质,因此在新闻的编播中,难免出现高标清素材混播的情况。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高标清素材混播的概念和平时讨论的高标清频道同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时又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谓高标清同播,是指同一套节目,同时以标清和高清两种格式播出。而在这里,我们讨论的高标清混播则是在同一档节目中,对于高清和标清画面的不同的处理方式。而说到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现阶段高清节目制作能力、高清素材的积累都是非常有限的,节目储备不足,也导致新闻节目中必然出现高标清素材混播的情况。因此,在新闻编辑中,就要兼顾到在标清和高清频道同时播出的新闻节目。除此之外,还要涉及画面素材的下载、格式转换、滨海记者站拍摄素材下载、渲染等非常实际的编播问题。

在高、标清同播的方式下,必须兼顾高、标清的收视效果,但要完全做到高、标清收视效果的兼顾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到有所侧重。根据同一频道标清、高清观众数量的变化,我们把高标清混播分为前期阶段和中、后期阶段。在前期阶段,高清的到达率还不高,频道的收视份额、广告市场主要还在标清,因此在画面构图以及上下变换等策略上必须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确保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同时兼顾高清的收视效果。相反,在中、后期阶段,已经发展成为高清观众为主,这时就可以优先考虑高清观众的收视效果,同时兼顾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新闻中标题字幕和采访唱词的设置。在单一高清播出或者单一标清播出和标高清混播中就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如果是单一的标清或高清信号。标题字幕和采访唱词完全就可以从画面左下部顶端开始。而在高标清混播中,这样的方式就完全行不通了,因此,常常采用的是在保证标清播出的情况下,兼顾高清播出,而在画面的拍摄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比如在时政新闻的拍摄中,市领导的画面就一定要放在4:3的安全框之内,这也是目前高清摄像机寻像器依然设置4:3安全框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提到高标清信号混播的新闻节目制作,我们常常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在使用央视的节目素材中,为什么不能直接收录央视高清频道的信号,而仍然要收录标清信号,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央视的电视信号分为两种,一种是标清信号在高清频道播出,在画面中,4:3的实际画面之外就是没有任何画面信息的边框。另外一种是真正的高清制作,但是此时,节目的唱词、画面的信息都是在保证高清制作的标准下完成的,很多信息标清的用户根本接收不到。因此,像《津晨播报》这种经常使用央视素材的节目,就一定要注意收录标清信号了。在这里,不妨再举一个节目编播中非常现实的例子。2010年世界杯,央视对于比赛的播出是同时有标清和高清两路信号的,而在一次收录中,由于编辑收录的是高清信号,看似在编播中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标清机顶盒的观众来讲,很多画面信息无形当中就失去了。

因此,在2010年搬入数字大厦后,天津电视台新闻部在新闻节目的编播中,很重要的就是对标题字幕和采访唱词的位置和长度进行重新的设置。而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在编辑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编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16:9安全框、4:3安全框以及字幕安全框,在这其中要尤其注意字幕安全框,防止字幕条超出安全框范围。

除此之外,在此再列举几个编播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1、在《津晨播报》栏目中,每天会涉及大量的连线内容。其中包括记者连线、交管局连线、气象台连线、交通广播连线、以及股评、直播滨海等内容。在这其中,气象台连线已经实现了高清信号的播出,而其他几路连线仍然是标清信号播出,这就涉及到高标清画面的比例问题,同时,在连线中会采用双窗口连线的方式,因此,在拍摄时,出镜记者的画面居中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注意出镜记者位置不能过偏,防止溢出4:3安全框。

2、节目的下载和备片的准备。由于系统的不稳定性,备片的下载是一个关系到播出安全的必要步骤。但是在下载前要确认适当的下载格式。由于连线的大量存在,事先准备好大量的备片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应对直播连线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以保证播出正常。在备片的制作中,一方面,要每隔一段时间制作片长大约为30分钟的备片;另一方面每天的节目制作中要制作出5―10分钟的备片,以保证安全的播出。

3、在编辑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新闻中混用高清和标清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首选的方式应该是把4:3标清的画面拉伸成16:9的画面模式。在拉伸的过程也就是2D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X轴和y轴的同时变换,防止出现画面变形的情况。

以下,就对高标清混播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高标清混播图像制作策略。按照《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为最大程度减少幅型变化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高标清同播的图像制作要坚持三个原则,这些原则在高标清混播的一档节目中也是适用的:一是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当保持统一;二是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三是高清节目制作采用标清素材,在幅型变换时,不应当产生图像变形。而在新闻类节目中,应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时,建议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并兼顾4:3保护框。

2、高标清同播图形字幕策略。图形字幕贯穿于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各个环节,由于高标清画面的宽幅比不一样,如何在同播的高标清节目中将这些信息完整且美观地呈现出来,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高标清混播的过渡期内,高清制作的节目大部分都要在标清电视频道播出,观众的收视仍以标清为主。在此环境下,高清节目下变换后,图文字幕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高清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会因切边而丢失,特技、图文元素因切边而不完整。

(2)高清节目采用上下黑边(信箱)模式下变换:有效画面变小,字幕缩小像素降低,不符合观众收视习惯。

(3)高清制作经下变换后字幕可能不够清晰。

为此,可制定如下基本策略:

(1)采用16:9构图的高清节目,字幕的字体字号应兼顾标清收视效果,或另行制作标清版本字幕。

(2)采用4:3保护框构图的高清节目,应将所有图形、字幕放在4:3的保护框内,避免因切边下变换造成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不完整。

(3)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成熟的条件下,推荐采用视音频与字幕分离制播方式,使高、标清节目的字幕清晰度、质量、效果都达到最佳。

高标清同播特技制作策略

当高清下变换采用切边模式时,部分高清特技过程会因切边而变得不完整或出现时间误差,为此在高清节目特技制作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应避免采用突显画幅比例的特技效果,并谨慎处理从画面的角或边开始的特技。

(2)对于在标清混播频道中使用左右切边方式下变换播出的高清节目,在特技制作过程中应兼顾使用4:3模式监看,防止在标清同播中出现问题。

以上,就是对于现阶段新闻节目中高标清混播问题的一些总结。当然随着高清电视的发展,多数的问题都会由于高清普及率的增加而逐渐解决,但同时又会伴生出新的问题。在节目编播的过程中,随时跟进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节目的安全播出和节目形态的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天津电视台新闻部《晚间新闻》)

责编:周蕾

上一篇:如何让会议新闻生动起来 下一篇: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直播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