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12 05:47:26

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农用土地大量转变为城市用地现象非常严重。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集约、高效地使用城市土地已成为今后缓解我国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这一对矛盾的重要措施。掌握好现阶段城市用地水平的高低对指导今后城市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和ARCVIEW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甘肃省14个市州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最后分析各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比较评价结果。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定量分析;对比

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2-0090-03

1.引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2006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4亩,已不到同期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十五”期间,变更了用途的耕地中,有近80%的土地被城市扩张所占用[1]。城市化的发展正在“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众所周知,耕地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安全。保障维持社会生存的耕地占有量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极限[2]。然而,今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必将对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产生巨大需求。从而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就成为缓解我国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这对矛盾的重要措施。量化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高低,有助于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也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充分了解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从而科学地制定以及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本文按一定的标准,对甘肃省内各参评对象进行了横向对比,其结果可以反映出评价对象在区域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2.研究原理

2.1甘肃省概况

甘肃省位于西北内陆,属于欠发达地区。至2005年,甘肃省城市总人口为742.94万人,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469.45平方千米。基于各参评对象的可比性,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甘肃省下辖的12个市和2个州的城市建成区用地,人口指标采用城区的非农人口。

2.2基本思路

文章采用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甘肃省内各地级城市建成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然后用层次分析及综合评价法量化并排序,从而得出区域内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序位。

图1城市土地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

2.3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进行土地集约度评价的关键。由于土地集约利用主要体现的是土地利用程度,单位土地的投入强度以及产出能力,因此将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归结为衡量土地集约利用度的三个基本因素[3]。另外,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对某些因子给予了取舍,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符合甘肃省情的指标体系(图1)。

3.计算过程

3.1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系统内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划分因素的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量化,从而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各因素因子权重。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与上述指标体系相应的层次分析模型(表1):

表1层次分析模型结构

A

B1B2B3

X1X1X2X3X4X5X6X8X9X10X11

第二步:构造主观判断矩阵。层次模型图包括因子层和因素层,分别对更层中的因子(素)相互比较并量化,从而建立起相应的矩阵,因子层对应的矩阵是S-A,因素层对应的矩阵是A-B,B1-X,B2-X,B3-X。

第三步:用和积法计算其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权重)[4],计算步骤为:

①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作归一化,bij=bij∑ni=1bij

②对按列归一化的判断矩阵,再进行求和,Wi=∑n1bij

③对向量W作归一化处理得新向量Wi,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的近似解

④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ni=1(AW)iNWi,式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第三步: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其最大特征值为0,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对于2阶以上的判断矩阵,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

式中,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经过计算,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表2)。

4.结果分析

(1)甘肃省城市用地集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比如经济实力较强的兰州、金昌、嘉峪关等城市土地集约水平较高,而经济水平较低的临夏、合作、定西等则排名较后。

(2)所有11个评价因素中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科技经费投资额、地均GDP和地均工业生产值的权重超过0.2772。因此,土地的投入/产出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上述四个要素都与城市建成区面积有关。可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城市用地集约度影响很大。这点可以解释武威、庆阳排名较前,而经济实力相差不多或更强的平凉、白银、天水、平凉排名中等或靠后。这是因为武威、庆阳的建成区面积比白银、天水、平凉三地小得多,而经济水平(GDP,地区工业产值)相差却不是很大。

图2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分级图

(3)从空间分布上看,河西走廊5市城市用地集约水平普遍较高,Ⅰ、Ⅱ等的城市有3个;陇中除了省会兰州外,其余城市水平较低;陇东3个城市水平参差不齐;陇南地区的城市用地集约水平整体较差(图2)。

(4)如果用人口指标划分城市规模,排在最后的全部为小城市。这说明,小城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处于不经济的状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必须是在满足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基础之上的集约[5]。

总的来看,除个别城市外,甘肃省城市土地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利用状态。城市土地盲目外延式扩张、土地闲置现象严重以及利用结构和布局结构不合理都是导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不高的原因。甘肃省是一个欠发达省份,省内还有1800余万农业人口需要以土地为生。而2005年,甘肃省的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62,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多出29,比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多出80[6],城市土地浪费现象过于严重。加之甘肃省内城市多处于绿洲之上,或山区、河谷之内,今后城市单纯的外延式扩张将会遇到更大的阻力。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已刻不容缓。

5.结语

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是土地时间和空间、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7]。它既是解决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城市土地布局与人口分布集聚程度的重要手段。而这种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是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前提[8]。因而,需要高度重视甘肃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问题,把它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之一[9]。发展适度的城市规模,用规划手段,结合市场的、政策的、法律法规的相关措施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发展,切实走一条符合甘肃省情的、高效的、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道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4)

参考文献:

[1],[7]王春霞.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2]王京元.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走空间集约之路[J].中国经济报告,2007,(1).

[3]左文进,蔡建峰.区域内城市用地集约度对比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07,(3).

[4]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龚义,吴小平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浙江国土资源,2002,(l).

[6]茅丽丽,葛幼松.透过“地荒论”看国内的土地供求[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

[8]陶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5).

[9]汤江龙,赵小敏等.我国城市用地水平研究[A],叶耀先,21世纪城市与土地利用优化[C].中国土地科学,2001,15,(1):1.

[作者简介]许波(198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08-05-25(责任编辑:梅文)

上一篇: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农户行为选择实证分析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低效利用问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