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推进 总结对比

时间:2022-09-12 04:51:56

联系推进 总结对比

摘要 本文介绍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将电子器件作为整个课程物质基础,将各大电路有机联系,抓住电路的矛盾,联系推进到各具体电路,找出电路的本质联系,通过不断总结对比,克服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联系推进总结对比电子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历届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都比较重视,本课程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也颇有学习兴趣,这是搞好本课程教学的良好基础。但由于学生有关基础知识差,对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都很陌生,在学习中学生常常感到有较大的困难。比较突出的是觉得内容庞杂、繁多(电子器件种类多,电路类型多,概念符号多,分析方法多)、零散。既有单个元件,又有集成组件;既有交流电路,又有直流电路;既有模拟电路,又有数字电路,还有各种具体应用的单元电路,理不出个头绪。加之课时较紧,进度快,觉得很难记忆、巩固。印象不深,学了没底,甚至产生对本课程的畏惧情绪,对搞好教学极为不利。

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探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遵循中职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课程内容的编排上的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各部份内容安排的意图,发展规律和各部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为此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自始至终抓住“联系推进,总结对比”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作法:

1.根据中专《电子技术》将课程内容大体划分成四大部分

电子器件(包括其他章节部分中的有关内容);放大、振荡电路:包括交、直流(运算放大)电路和正弦波振荡电路;脉冲数字、逻辑电路;整流与逆变电路。

2.将电子器件作为整个课程的物质基础,进行重点教学。

在教学中,为同学生的物理及其它有关知识衔接起来,一开始加强学习巩固半导体基本知识,引出电子器件共同的基本结构――PN结。之后,由简到繁步步推进、有机联系到二极管(利用反向击穿特性的稳压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可控硅,单结晶体管,以及管路结合的集成电路组件,即可把电子器件的内容系统的联系起来。为了加深印象,突出各种器件的特点,便于记忆巩固,避免内容的零散,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结表格,便于学生及时小结对比,便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巩固。

3.把课程各大部分内容有机联系,推进教学。

在搞清楚电子器件的基础上,本着“管路结合,管为路用”的原则,把课程内容自然联系推进到各大部分,其关系可表示如下:

根据电路所处理信号的不同要求,可将三大电路有机联系起来,可用以下关系反映:

4.抓住电路的矛盾发展把教学内容步步深入,通过总结对比,让学生发现知识演绎的清晰脉络,从而找出所学知识的结构,理出知识的“头绪”。

以振荡、放大电路这部分为例:以基本放大(固定偏量)电路为典型,本着“能放大,不失真”基本要求,引出电路的基本组成,作用原理,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特点、使用场合等,讲深讲透。在此基础上:

从热稳定要求联系推进到分压式偏置电路;

从弱信号放大的要求联系推进到多级放大电路;

从改善放大器性能的要求联系推进到反馈放大电路;

从功率要求上联系推进到功率放大电路;

从直流(甚至低频)信号放大联系推进到直流放大电路;

从正弦波信号的需要联系推进到振荡电路。

本部分内容最多,在教材安排上是重点之一,能否学好,可称是本门课程入门的标志之一。所谓“内容庞杂繁多,零散”,在本部分很明显。如果只把各部份孤立起来学习,就会学生给学生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理不出头绪”的困难,更说不上记忆、巩固。只要掌握了本部份内容系统性和连续性,各种不同电路结构,作用原理大体相同,而其区别和特点不多,但很突出,再加上及时小结对比,“头绪”自然出来了。只要学生经过一番认真努力的学习,这内容是不难掌握的。

在电路的小结中,向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5.根据电路的本质将各部份有机联系,利用其功能的演绎,使“繁杂”的知识单元形成简单知识结构主干,在教学中反复揭示这一结构主干,让学生有宏观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可有效克服学习中的“零散”感觉。

如在脉冲数字,逻辑电路这一教学中抓住数字信号的变化这一本质;

从数字信号的形成推进到矩形波形成电路;从数字信号的不同逻辑关系,推进到基本逻辑门电路,组合门电路;从数字信号的记忆、存储,推进到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在详细介绍各单元电路结构、功能、应用过程中,给学生揭示如下知识结构体系:

这部分电路相对独立,也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之一。通过各单元电路的电路组成功能应用的详细介绍。利用表格小结和上述单元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有机联系,总结对比,从而将“零散”知识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电路的其它部分,在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上都有一些明显的差别,可提倡由学生自己去小结对比,印象更加深刻。

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代替不了学生的主观努力。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经验去不断创造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师生密切配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友汉主编《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张龙兴《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3.沈裕钟主编《工业电子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降雨影响下的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下一篇:有些话只写在流水上(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