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探微

时间:2022-09-12 03:53:18

中学物理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探微

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是难学的课程,听起来抽象难懂,做起来更是无从下手,因而很多同学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社会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那么,教育就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课程的理念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物理教师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物理课堂教学出现新局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中学物理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做了以下尝试,以资借鉴。

一、高效课堂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引领教师角色转变

古代教育就"受人鱼不如授人渔"的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让教育的目标更明确,理更前卫,其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物理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学生能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由"填鸭型""灌输型"转回科研、创新型教师,从单一的教师转向复合型教师,变成让学生自觉自愿跟随的教师。新《物理课程标准》把体现科学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这是对现代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物理学的本质在物理课程中的反映。新教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特别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让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物理学的趣味性(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身边的问题)、实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物理学的内在价值(利用科学方法动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进行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物理的人文价值,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要善于捕捉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通过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发展了学生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发展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激发了内心的潜能,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有着极美好的阐述:"人文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

二、高效课堂物理教师要学会创设教学情境,有力搭建教与学平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做好实验就弥补了只见"理"不见"物"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听、看、嗅、触,从而满足感知的第一阶段的要求。它为经验的获得和理论的理解、升华及新理论的内化创造了条件。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思维价值较高的问题情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质疑,可激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活化教材的积极性,使物理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活力。比如,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复习课时,演示图3,在一盛满水的玻璃瓶中,置入一红色小木块,将瓶横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浮于瓶上部壁顶,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手拉瓶向右加速运动时,木块将会怎样运动?通过实验探索,激发悬念。又比如,教电动势一节时,为了纠正学生电源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不变的错误定势,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教师一次到某村家访,见主人下午4点就把日光灯打开了,感到很奇怪。主人解释道:刚天黑时,电压低,日光灯启动不了。然后,就很自然地投影图4,并注意观察逐个增加接入的灯泡数时,灯泡亮度和伏特表读数的变化情况。再用循环水回路类比法讲清电源的作用,从而解决电动势要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课,尽可能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并给以相应的创造性思想的熏陶,不要把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探究部分转化为复现部分,使学生的直觉思维与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再现思维与创造思维的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将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三、高效课堂物理教师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延伸课堂教学链条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是教学常规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链条上一个必需的环节。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上一篇:化学拓展实验促进中学生学习力提高初探 下一篇:如何管理民营高校中的知识型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