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与实验室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2 03:41:57

浅析信息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与实验室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一直是工程的重要内容,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的检测试验数据是质量监督的重要依据,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传统的管理技术往往不能达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应用,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也应该使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使实验数据更有说服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O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快速融入各行各业,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是确保材料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措施。将信息技术融入材料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化简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目前,很多企业和监测站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逐步开始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1概述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是按国家质量标准,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实施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降低成本的重要工作。而从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的各级建工试验机构的有机管理和高效运营,将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实践证明,以计算机为主要管理手段,利用微机信息化处理技术,建立建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试验室的工作质量。

2信息技术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建材检测的设计构架是先从内部管理入手,建立检测管理系统,用以完成检测的日常工作,并设置网络监控系统跟踪和记录检测状态,在形成完善的局域网基础上,根据业务需要实现广域网的互联。实现以上管理,主要需解决检测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和实验室间联网的技术。下面简要介绍三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检测管理系统属于局域网的程序软件,它与试验机及检测中心内部各个作业部门的终端计算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整个检测运行环境。该系统运行于WindonsNT系统环境,能够完成对检测试验数据的完整处理,包括试件的收登处理,原始数据的采集,对测试数据按照国家有关的现行标准及规程进行处理、评定,并完成报告的最后生成及打印过程。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全面实行保密操作,即对每位用户进行了权限设置,对各模块的操作必须有相应的权限才可以进入;操作实行流水作业,完整再现检测过程;具备实验室所需的基本管理和统计功能,即自动计算、评定结果,打印已交费报告,强大的统计和查询功能;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保护和储存,系统定期备份、拷贝。网络监控系统主要采用远程图像控制及视频压缩技术,支持多个频道动态影像录播,还可以备份和打印图像,利用局域网形式联接到各终端显示器。

网络监控系统主要对一些破坏性试验项目如混凝土、砂浆、水泥等检测项目的试件工作情况拍摄,并录入计算机采集系统的屏幕,在显示器上多画面显现,要求试件破坏过程与原始数据的生成曲线同步、对应。网络监控系统的优点主要是:实时拍摄,录像回放。以此达到监督检测过程和动态记录检测数据的目的。目前,实验室联网的远程数据交换系统有很多模式,但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方式为使用SQL型数据交换系统,其最大的优点是每个服务站点原有的C/S架构程序不用修改,只需增加数据交换系统就可以实现。其基本思想是在互联网中设置转发服务器,各站点通过转发服务器交换数据。

3 测评

3.1公正性和真实性的保证

计算机化对建筑材料质量测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人为的干扰和错误。采用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并瞬时存盘,实验员不能随意改动数据。如果实验员想更改某一数据,必须同时有3人的指令进入才能进行,这样,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个别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配合比设计等达不到标准的检测数据的怀疑。为仲裁检测数据提供了法律依据。

3.2建材试验室引入计算机化管理具有诸多优点

实现计算机管理后,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工作差错,提高了检验报告和各种文档的质量,改善了试验室服务质量。试验结果的自动计算、结论自动生成及内置的数据修改规定,避免了人工计算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计算机管理系统将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及管理规定融进软件的各个环节中,规范了试验室业务工作流程。在局域网工作环境中,规范了试验室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的人员权限管理功能,给数据安全提供了保证。试验数据和委托单录入到数据库后,不能再随意更改。防止实验员弄虚作假和促使施工单位认真填写委托单,不随便提出更改委托单的要求。这些措施无疑对规范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3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必须科学建立试验室管理制度

检测试验管理工作是建筑材料质量测试过程重要环节,在计算机化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将会导致系统数据全部错乱或丢失。因此,科学建立试验管理制度是实现计算机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几年的计算机化管理中,我站试验室制订出相应的《工作岗位责任制》,进入试验前的《仪器设备检查制度》、《计算机操作及网络运行检查制度》,为防止中途计算机自动录入因停电或软件出现故障而造成数据的丢失,配备相应的切合不间断电源、数据自动录入电脑并打印(打印自动录入的当前数据)和光盘备份,使计算机系统处于一种更科学又安全的良好状态下运行。

4对计算机网络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4.1虽然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但实际运行中误差依然存在,数据采集仪的感应灵敏度仍不稳定,往往一个采集过程会连续采集几次数据,但数据采集系统缺乏对数据的过滤性,不能显示力值的正确示值,会产生所谓“跳数”现象,导致数据录入故障。

4.1目前,检测管理系统的操作中, “报告审核(或校核)”还停留在人工核查阶段,在检测业务较多的时候显得工作量较大,加之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信息内容较多,报告错误不易于识别,审核 (校核)出错率也偏大。建议可对检测管理系统加强审核(校核)的自动化程度,设置一些自动识别功能或自动更正功能,对较明显的检测数据异常,或经常出错的情况自动提示审核人员。

4.3实验室联网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利用互联网中设置转发服务器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经济方便,但是数据的安全性不高,传输技术也不稳定,实际运行中当数据量很大时,整个传输路径经常发生“阻塞”。因此,现阶段各软件开发部门仍在探索更适合建材检测特点,方便快捷又经济实惠的网络传输技术。例如当计算机运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计算机管理员不能对软件进行维护。电脑管理员只能依靠软件开发商进行维护,这就难以做到及时维护。另外,当客户需增加个别项目或修改个别项目功能时没有提供很好的扩充接口。即使通过远程进行维护,其修改和传送过程非常费时费力,这些都有可能阻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

结束语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保证材料质量。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与实验一直是质量监督的重点,实验数据是验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材料检测的实验室已经相当完善,但是在实验室的管理上一直存在问题,实验数据无法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靠,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数据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宣贯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2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3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辽宁电子出版社,20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刍议 下一篇:浅析高层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材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