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与领导行为

时间:2022-09-12 03:26:44

“权变”与领导行为

摘 要:浅析几种全变理论的代表模式。领导权变理论要求领导者不断改善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适应管理环境的变化并且做出最合适的管理方案。

关键词: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行为;菲德勒;成熟度;参与度

权变,指行为主体根据情景因素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管理中,不存在一种适用于任何组织、任何性质的工作、任何领导特质和领导行为的方式。为此,西方的组织管理学,以应变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领导权变理论。研究者将领导权变理论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该函数可表示为:领导的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将权变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作为领导风格和行为的理论依据,切合领导的需要。权变理论有以下几个代表。

一、菲德勒的权变模式

菲德勒将人格测量与情景分类联系起来研究。他认为,任何领导风格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合适。领导情境的有利程度有以下三种因素决定:领导者与下属关系、工作结构、领导者职权。由这三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菲德勒确定了两大领导风格:任务导向风格和关系导向风格。任务导向型领导在非常有利或非常不利的组织环境中效率更高,他们制定明确的任务规划和任务委派,将组织安排得条理分明,最常用职权与奖惩去监督下属,促使任务目标实现。然而这种领导方式仅仅关注任务是否可以达成,缺少对团队的关心,缺乏有效的团队激励,极易导致下属压力过重和引起下属的不满。关系导向型领导在中等有利的组织环境下干得更好。他们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强调下属的感情和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尊重、体谅、关心其下属,注重与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然而,这种以人员为中心领导方式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却不一定可以将下属的工作热情转化为生产效率,实现任务的目标。

菲德勒模式表明,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佳领导风格,领导者应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综合各种主、客观因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方式。

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结合起来,领导可以根据下属的成熟度,增加或者减少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一理论被许多大型企业,诸如IBM公司、施乐公司等运用于领导的行为艺术培训上。

这一理论认为,受到责任心、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等的影响,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从不成熟趋于成熟,其素质也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不同的成熟度以及相应的领导行为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下属既不愿意也不能胜任工作,不被信任。对于这些刚参与工作、不成熟的下属,领导者需采取“命令型领导方式”,给予明确、具体的指示。

第二阶段:下属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具有积极性,但缺乏胜任工作的能力。对于这些有了一定工作经验、还比较不成熟的下属,领导者应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及时给予指导性和支持,注重任务的完成,同时注重必要的沟通和发展下属。

第三阶段:下属能够胜任工作,并且不希望领导者过多的干涉和约束,成熟度较高。领导对于这一阶段,应采取“参与型领导方式”,通过双向沟通,强化关系行为,积极调动下属的主动性,发挥其潜能。

第四阶段:下属高度成熟,具有较高的信心、能力和意愿来承担工作。面对这样的下属,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赋予下属权利,由下属独立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领导者应根据下属的能力和意愿,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观察并跟踪下属的工作绩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领导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现实的领导过程中,不能教条地运用这个理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做出最明智的领导风格选择。

三、“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以对工作和对人的关心程度模式和期望水平模式为依据。其基本点在于领导通过对下属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达到激励下属的目的,提高下属对目标价值的认识,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并为下属实现目标扫清道路,激发下属积极性,提高下属的能力,使下属得到满足。该理论下的领导方式有四种: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导向型。与菲德勒模式的领导行为不同的是,“路径-目标”理论下的领导行为是灵活的,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权变因素和下属全变因素,表现出不同的领导风格,并且强调领导者本身的权变。

四、领导参与模型

领导参与模型由行为学家弗鲁姆和耶顿提出,其主要思想是领导根据下属参与决策的程度选择相应的领导行为,将下属参与决策与领导行为联系起来。该模型指出,决策的多种可能性决定了领导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境要求让下属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由此,该模型考虑了包括决策重要性等在内的12个权变因素,确定了5种领导行为,即独裁专制I型、独裁专制II型、协商I型、协商II型、群体决策II型。

独裁专制I型:下属参与程度最低,领导决策几乎不需要征求下属意见,根据自己现有的资料自行做出决策,这便是独裁专制I型领导行为;

独裁专制II型:领导行为主要针对参与度较低的下属。领导需要向下属取得资料,可说明情况也可不说明,然后自行解决问题。

协商I型:领导仅仅与个别下属接触,听取下属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最后自行决策,决策可以与下属的意见有关,也可以无关。对于参与度较高的下属,协商I型的领导风格较适用。

协商II型:领导行为是领导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集思广益,然后由领导做决定。决策可以与下属的意见有关,也可以无关。协商型的领导行为均是对应于下属具有较高的参与度,领导听取意见,然后自行决策。

群体决策II型:领导行为下的下属参与度最高,领导让下属充分了解问题,下属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努力与领导达成一致;领导愿意接受并且支持集体通过的方案。

领导权变理论只是理论,难以全面地描述复杂真实的管理活动,并且在考虑人这一决定性因素时忽略了现实中的存在的极多的变数。不同的领导方式有不同的结果,领导权变理论为现代和未来的管理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贾书章.组织行为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陈荣秋.领导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谈干部梯队建设 下一篇:提高干部执行力 促农场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