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对外关系权变史

时间:2022-10-09 08:28:36

伊朗对外关系权变史

近年,伊朗遭受西方制裁和武力威胁,处境比较孤立,但伊朗精英阶层仍自称“全球国家”,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这种乐观的心态与伊朗独特的历史密切相关,古代史中,伊朗多次雄踞西亚,也多次被异族征服,但这并没有动摇伊朗人的大国意识。在近现代史上,伊朗曾有过横扫印度、打破土耳其、威逼俄国的辉煌,也有过被英俄宰割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但伊朗人从未丧失过大国信念,最终恢复了地区强国的地位。伊朗在处于不利地位时,常常暂时承认现状,韬光养晦,本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信念,在国际形势转变之时果断出击,夺回领土和权益。

17世纪对奥斯曼帝国先退让再反击

17世纪20~50年代,伊朗遭到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的两面夹击,乌兹别克人一度控制了呼罗珊地区。伊朗不得不在1555年与奥斯曼帝国签订阿马西亚和约,割让西阿塞拜疆和两河流域。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又遭到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夹击,在争取外援失败的情况下,被迫采取东拼西让的策略,1590年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伊斯坦布尔和约,将西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部分格雷斯坦让给奥斯曼帝国,古都大不里士也拱手相让,还让海尔达·米尔扎王子作为人质留在奥斯曼宫廷中。阿巴斯一世利用暂时让步赢得的时间,改造了炮兵部队,使得伊朗军队赶上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据斯塔夫里亚诺斯的《全球通史》引用当时作者的记载:“这位颇有势力的波斯人学会了(英国冒险家)谢利弟兄的战略和战术……现在,他已拥有500门大炮和6000名滑膛……因此,这位阿巴斯已经从土耳其人那里夺得七个大行省,包括从杰尔宾特到巴格达之间的地区;现在,他仍瞪大着眼,张大着嘴,展开着双手,企图搜寻、吞咽和获取更多的东西。为了发展生产,阿巴斯一世还聘请了300名烧制瓷器的中国工匠及其家属在伊斯法罕定居,大大提升了本国瓷器生产水平,让伊朗瓷器远销国外,壮大了国家经济力量。

不久,乌兹别克的两个汗王相继死去,伊朗军队乘机收复了呼罗珊全境和赫拉特,并攻入阿姆河以南和坎大哈等地。

在击败乌兹别克人之后,伊朗经过充分准备,1603年对奥斯曼帝国开战,收复沦陷18年的故都大不里士,夺回大片失地。1613年伊朗与奥斯曼签署第二次伊斯坦布尔和约,伊朗收回阿塞拜疆、库尔德斯坦等地。1618年双方又签署埃里温和约,伊朗收回格鲁吉亚。1623年,伊朗进军两河流域,占领了巴格达,1628年又攻克迪亚巴克尔和巴士拉,全部收回了100多年前被奥斯曼占领的土地。1622年,伊朗收复了1591年被莫卧儿帝国占领的坎大哈地区。

18世纪对俄国、土耳其先隐忍后报仇

1722年,俄国利用伊朗内乱和阿富汗人入侵,联合中国的蒙古人在东欧建立的土尔扈特汗国,出兵南下占领达吉斯坦的杰尔宾特,1723年夏占领巴库。1723年春,奥斯曼帝国趁火打劫,占领了格鲁吉亚和伊朗本土的西北部。1724年,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瓜分伊朗北部地区的条约,规定里海南岸和西南岸各省划归俄国,外高加索其他地区以及包括著名城市大不里士、哈马丹、科尔曼沙赫在内的伊朗西北部划归奥斯曼帝国。

处于分裂状态的伊朗国力孱弱,其统治者——萨法维王朝后裔塔赫马斯普二世在表面上接受了条件,虽被一些历史学家指责为丧权辱国,但也暂时防止了俄土军队深入,为伊朗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1729年,塔赫马斯普的部将纳第尔采取围魏救赵的打法,北上呼罗珊,攻下赫拉特,抄了阿富汗人的老巢,随后在伊斯法罕不远处地一个村庄,几乎全歼了有奥斯曼炮兵支援的阿富汗人军队,阿富汗人头领阿西拉夫逃跑中在伊朗东南部被杀,纳第尔的军队趁胜追击,很快结束阿富汗人在伊朗的占领。

1730年,纳第尔转而向西攻击奥斯曼人,收复了7年前丧失的伊朗西部疆土。

1725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去世,国内亲德意志派与本土派贵族争权夺利,外部面临瑞典和奥斯曼土耳其复仇的威胁,对中国准噶尔部的侵略也惨遭失败,原来的盟友土尔扈特汗国向奥斯曼帝国和伊朗示好,俄国处境困难。1735年,俄国被迫与伊朗签订冈扎条约,将里海南岸、巴库和杰尔宾特周边地区归还伊朗,还约定双方结盟对付奥斯曼土耳其人,保证不单独与奥斯曼帝国议和。伊朗不费一枪一弹,就收回了被俄国侵占10多年的疆土,还获得了对抗土耳其的盟友。

一战后收复部分地区

一战中,伊朗宣布保持中立,虽然本土沦为英军俄军与德军土军的战场,但保持了领土完整,战后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据苏联学者米·谢·伊凡诺夫的《伊朗史纲》,1919年伊朗趁俄国革命后内战不断的困境和土耳其战败濒临被瓜分的窘况,向巴黎和会提出备忘录,要求把原属沙俄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卡拉巴格高地、达格斯坦的一部分以及里海东岸的阿什哈巴德、谋夫、基发等地(今天土库曼斯坦境内)都交给伊朗。伊朗还要求原属奥斯曼帝国的整个库尔德斯坦和幼发拉底河以东地区(今属伊拉克)。这些地区在16~18世纪曾断断续续地被伊朗统治过。巴黎和会对伊朗的要价拒绝讨论。此后,伊朗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承认了苏俄政府,苏俄将外高加索、土库曼斯坦的几小块边境地区归还伊朗,还在里海划界中对伊朗让步。

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省曾被英国控制。1925年,伊朗国王扎萨·汗趁英国扶植的伊拉克王国初建国内不稳,出兵占领了阿拉伯人占99% 的胡齐斯坦。后来该省发现了巨型铝土矿,凸显出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公司大规模投资了该省铝产业。

在取得这些成就之后,1935年,伊朗政府决定,在正式的外交文件上把波斯的名称改为伊朗,改用古代伊朗的月份名称,以继承前伊斯兰时代安息等帝国的荣光。

趁苏军撤出镇压民族分离运动

从19世纪末开始,伊朗北部就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二战期间,伊朗被苏联、英国和美国分区占领。二战后期,美国势力在伊朗扩展,引起苏联的不满。苏联决定利用伊朗北部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与伊朗中央政府的矛盾,扶植当地左翼力量成立类似国中之国的自治政府,这与苏联在中国的蒙古和新疆地区的做法很接近。1945年11月,700多名代表在大不里士举行大会,宣布阿塞拜疆成立高度自治的政府。伊朗驻当地的军队和警察在苏军压力下,被迫向自治政府投降。此后,伊朗政府审时度势,没有与强大的苏联直接兵戎相见,而是向联合国控诉,要求苏联撤军,赢得国际道义支持。美国则对苏联发出核威胁,要求苏联撤军,苏军被迫于1946年夏天完全撤出伊朗。

1946年11月24日,在美国支援下,年轻的巴列维国王亲自督战,皇家伊朗军队开赴阿塞拜疆,与“阿塞拜疆人自治共和国”武装开战。12月11日,苏联大使要求伊朗军队停止前进,被伊朗拒绝。12月18日,伊朗军攻克大不里士,领导分离运动的阿塞拜疆人被判处死刑和绞刑的达760人,还有数千人被杀,少数逃亡苏联。1947年2月,伊朗军攻入美哈巴德,消灭了“库尔德人民共和国”,该政权领导人伽吉·和其弟伽吉·沙德尔被绞死。1947年10月22日,伊朗新议会召开,在美国支持下拒绝批准与苏联合营建立石油公司的协定,苏联二战期间在伊朗获得的利益全部付诸东流。

趁英军撤出夺回波斯湾岛屿

波斯湾中的巴林群岛以及波斯湾以南的各个酋长国,在16~18世纪曾多次成为伊朗的藩属,19世纪伊朗国力衰弱时,英国以反海盗护航之名侵入这些酋长国。1856年,英国借口保护赫拉特,派出波斯湾舰队攻下哈尔克岛,并在伊朗南部沿海登陆,伊朗被迫求和,此战大大打击了伊朗在波斯湾南岸藩属国中的威信。此后,曾臣服伊朗的巴林、科威特、马斯喀特等地的酋长都接受了英国的保护。

1971年11月30日,伊朗巴列维国王趁英国军队撤离波斯湾之际,出兵占领了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小通布岛。此前,这三岛分属英国保护下的酋长国沙迦和哈伊马角,这两国后来都加入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010年,笔者曾赴伊朗驻华使馆采访,参赞鲍汝杰迪说:“伊朗对本地区其他国家不构成任何威胁,今天伊朗的领土面积还不到两千年前波斯帝国的1/5。”他还挥了一下右手说,所谓的“伊朗”都是西方的宣传。或许在当代伊朗精英的心中,19世纪以来先后在俄(苏)、英、美三大国控制和威胁之下艰难图存,失去了大片领土的伊朗,从广义上看一直处于“韬光养晦”的阶段。一旦美国衰落到不得不退出中东的时候,伊朗就能重现历史辉煌,控制从地中海到帕米尔的大片地区。

上一篇:私人银行想爱PE不容易 下一篇:全球经济失衡的深层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