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超敏反应》说课设计

时间:2022-09-12 02:34:44

《Ⅰ型超敏反应》说课设计

摘 要:《Ⅰ型超敏反应》是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该节内容复杂、抽象,学生很难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上好这节课,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然后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

关键词:Ⅰ型超敏反应;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选用:本次课采用的教材为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许丽主编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为第五章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2.主要特点及地位:超敏反应是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是在学习了正常免疫应答理论之后,对其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学好本节课不仅加深了对免疫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和相关护理工作奠定理了论基础。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解释超敏反应的概念,介绍超敏反应的类型;②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③列举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④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⑵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②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⑴重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⑵难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

5.教学准备:精心备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以及指导学生充分预习。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理解力不强,对抽象、复杂的医学理论不感兴趣,但对临床疾病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讲课时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课程内容的展开尽量深入浅出、简单直观。

三、教学策略

1.教法:在整个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点拨启发、任务引领式等教学方法。本课是医学基础课,属系统知识类新课,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应处于组织者的地位,起主导作用。为了解决本课的知识内容抽象、复杂的问题,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图片,并在多媒体上将复杂的文字解说简化成文字流程。

2.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在引入新课时,以先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对本课知识的期待,在随后的课程讲授中获取知识,进而以与学生共同复述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解释临床常见疾病,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按照以下6个环节讲述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依次为课堂导入3′、展示目标1′、提出任务4′、完成任务28′、效果评价7′、小结作业2′,本次课总时间为45′。

1.环节一:导入新课(3′)

以案例导入的方法开始引入新课。一个案例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花粉过敏;另一个案例是临床上常见的例子:青霉素过敏。

2.环节二:展示目标(1′)

展示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并且强调重点、难点。

3.环节三:提出任务(4′)

任务一:探究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任务二:总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反应的特点以及常见疾病。

任务三:讨论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4.环节四:完成任务(28′)

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引导,体现主导作用。

⑴完成任务一(10′):A给予学生3个重要的启发点,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并依次回答问题。B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的文字流程图,使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简洁清晰。C讲解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并辅以板书简图使发病机理更直观易懂。

⑵完成任务二(6′):A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的种类。B通过对发生机制的掌握,学生不难推导出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疾病。

⑶完成任务三(1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本节课的理解,由学生模拟Ⅰ型超敏反应患者,根据该“患者”情况,归纳总结防治原则。

5.环节五:教学评价(7′)

播放豚鼠过敏反应视频,提出抢救措施,强化重点。

6.环节六:小结作业(2′)

按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设计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通过布置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采用动画课件的方式,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恰当的创设情境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当然,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教师不懈地努力探索,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荣臻.病原生物和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戴翠萍.超敏反应课堂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

上一篇: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的形成因素和对策 下一篇:组件式教学模块在电子线路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