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想”

时间:2022-09-12 02:17:11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就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堂数学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知识、情感与习惯培养的三者的有机结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学不全知识,更谈不上情感。数学课中的习惯培养旧题重拾,的确有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听 说 读 写 想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课堂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不妨就可以从以下听、说、读、写、想几个方面入手。

一、会听。

教育学生学会“听”,不仅仅是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注意力集中,不做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还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课改让我们的课堂变活了,课堂上孩子们发言积极,竞相展示自己,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课堂上,我们却经常发现不少孩子,只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对别的同学的发言不关心、不思考、更谈不上吸收“拿来”。不少老师对这种现象或者关注不够,或者不知如何引导。

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呢?

首先,教师本身应具备倾听的能力,而且在课堂上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及时捕捉闪光之处,这样不仅对发言的小朋友有肯定和鼓励的作用,更给其它小朋友做了一个倾听的榜样。

其次,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实行“倾听”。教师蹲下来,平视学生,用温暖的眼神关注每一颗敏感的心灵,用真诚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做好倾听的榜样还不够,还要创设科学的平台,引导学生实行“倾听”,才能提高倾听的水平。

二、敢说

“说”,有些教师认为语文课上要说得多,数学课要做得多。其实不然,数学课同样不能忽视培养学生敢说、爱说、说清楚的习惯。那么数学课该让学生说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很多的东西:说解题的思路、说各种解题的方法、说自己的疑问等等。“课改”后,我们上数学课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我认为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敢于单独发言,学会合作交流。“课改”的确已经改变了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但许多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时候,说的却大部分和讨论的内容无关。表面看似热烈,其实仍然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要分工明确,培养学生完成自己的角色。合作交流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集体交流,这时就要求学生单个的发言,而培养学生敢于单个的积极的发言仍然非常重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乒乓球似的一问一答仍然应该采用。

(二)敢于提问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三、细读。

认真读题,仔细审题。新课标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在引导时,教师首先应该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其次,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再次,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勤写

许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用的是口算,不愿笔算。的确数学中有许多的题目可以口算,而且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是,许多无法口算的题目,学生却也在口算,或是在手心、桌子上胡乱写一下,表现出来的就是心浮气躁,长此以往就会养成随便的习惯。因而教育学生“勤写”,是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时不可忽视的一步。要让学生勤于笔算,与口算结合,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能够多方位、多方法的验算,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习惯。其次,教育学生认真地书写,把答案写清楚,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耐心的习惯。

五、善思。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进行“学后反思”的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总结教育与习惯时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语道破了教育与习惯的本质问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让我们共同努力,尽早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吧!

上一篇: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解析 下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