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棣教授治疗酒齄鼻经验

时间:2022-09-12 02:07:12

摘要: 酒齄鼻是皮肤病中常见的毁容性疾病,西医对此病疗效不显著且副作用大。导师艾儒棣教授认为该病为肠胃湿热,上熏于肺,肺经郁热,或过食辛辣、嗜酒,内热炽盛,郁于肌腠间,郁久化热生虫,加之外邪侵袭,内外交阻,气滞血瘀所致,从肺脾论治,运用中药内服及外用,对此病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希望对酒齄鼻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

关键词: 酒齄鼻;湿热;二味拔毒散

中图分类号: R758.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01-03

酒齄鼻是主要发生于颜面部的慢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严重者伴丘疹、脓疱、鼻赘,后期致鼻部皮肤肥厚,高低不平,皮损面积扩大可累及面部三角区,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因鼻色紫红如酒齄,故名酒齄鼻。此病多发于中年男女,嗜酒之人好发。

1 酒齄鼻的病因病机

西医对酒齄鼻的认识:酒齄鼻是因血管舒缩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精神因素、嗜酒、辛辣食物、高温及寒冷刺激、颜面血管运动神经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及毛囊蠕形螨感染有关。[1]

中医对此病研究较多,《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卷第九・刺热论篇第三十二》指出:“脾热病者,鼻先赤。”[2]《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侯・酒齄候》云:“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渣,赤疮匝匝然也。”[3]《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鼻部》:“此证生于鼻准头及鼻两边。由胃火熏肺,更因风寒外束,血瘀凝结。故先红后紫,久变为黑,最为缠绵。”[4]

2 酒齄鼻的中西医分型

西医分型:红斑型、丘疹脓疱型和鼻赘型。初期鼻部红斑,可随饮酒、进食辛辣或兴奋时发红,为红斑型;红斑持久不退,出现丘疹或脓疱,皮损颜色变暗,为丘疹脓疱型;油脂溢出多,皮肤肥厚,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大小不等结节,伴黑头粉刺,为鼻赘型。

中医辨证分型:肺胃积热证、湿热夹瘀证、血瘀毒滞证。[5]

3 西医治疗

目前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总结起来主要可分为以下4类:1、口服药物治疗(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甲硝唑、异维 A 酸等);2、外用药物治疗(甲硝唑、过氧苯甲酰、壬二酸、磺胺醋酰钠、维 A 酸、他克莫司等);3、激光治疗;4、手术疗法。[6]

4 艾儒棣教授治疗经验

4.1 酒齄鼻的病因病机 导师艾儒棣教授认为该病病位在肺胃。病机为肠胃湿热,上熏于肺,肺经风热,或过食辛辣、嗜酒,内热炽盛,郁于肌腠间,郁久化热生虫,加之外邪侵袭,内外交阻,气滞血瘀与湿热秽浊交织成齄。

4.2 酒齄鼻的分型、内治法及方药 艾儒棣教授认为该病的治疗重在去浊脂、消红斑。治法以疏风清热、健脾除湿,杀虫止痒为主。笔者通过跟随导师的学习,认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治疗可分为2大证型。

4.2.1 肺胃热甚 主要表现为颜面鼻部三角区红斑、丘疹,油脂溢出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治法上以疏风清热为主。方用导师自拟清肺饮治疗,其药物组成有:枇杷叶,黄芩,栀子,薏苡仁,漏芦。其中枇杷叶入肺胃经,降肺气,清胃火;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药配合加强燥湿化痰,泻火解毒之功。《本草纲目》:“栀子,味苦,寒,无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齄鼻,白癞赤癞疮疡。”[7]薏苡仁健脾除湿、清热排脓。漏芦清热消痈。以上诸药意在疏风清热,泻火解毒。鼻为肺之外窍,肺热清则病情缓。

4.2.2 脾胃湿热 主要表现为颜面鼻部三角区丘疹、糜烂,油脂溢出多,皮肤肥厚,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大小不等结节,伴黑头粉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治法以清热除湿、杀虫止痒为主。方用楂曲平胃散加减。其中生山楂化湿健脾,行气散瘀,为消肉食之要药,建曲消食和胃,两药相配增强消食化积、健脾除湿之功,可调控面部油脂分泌。苍术、厚朴、陈皮健脾除湿、行气降逆。脾胃之气调,湿热之邪祛。病重者多为湿热郁久化虫,在清热化湿的基础上加用生百部、鹤虱杀虫止痒。百部归肺经,灭虱杀虫;鹤虱归脾、胃、小肠经,杀虫消积。加用此两味药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4.2.3 兼证 皮损色红热重者可加白花蛇舌草、重楼加强清热之功;皮损色暗瘀血阻滞者可加丹参活血祛瘀,瘙痒明显者可加地肤子祛风止痒;平素肺气虚痰甚者可加白芥子理气化痰;睡眠差者加石决明、龙齿、牡蛎安神。

4.3 酒齄鼻的外治法 外治方面,《医学源流论》曰:“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吾师重视外治之法,故自创治疗酒齄鼻的外治验方:二味拔毒散加浓茶水。用法是浓茶水调二味拔毒散至稀糊状外擦患鼻,每晚睡觉前均匀地外敷于患鼻上,早晨清洗即可。二味拔毒散的组成为雄黄∶[KG-*2]白矾=1∶[KG-*2]1,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此药必须用浓茶水调敷,茶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抑制组胺释放,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这一外治法很好地针对酒齄鼻病机,运用起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4.4 酒齄鼻的调护 艾儒棣教授认为调护也是治愈皮肤病的一大要素。主要体现在饮食、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饮食上禁食腌、卤、油炸、辣椒、胡椒、芹菜、韭菜、香菜、厚皮菜、木耳、菇类、光敏性食物,热性水果、咖啡、饮料等刺激性食物。生活习惯上劝导病人停用一切护肤品、化妆品及激素类外用药,宜冷水洗脸,外擦橄榄油。心理上嘱患者调畅情志,有利于皮肤病的康复和减少复发。

5 典型病例

余某,男,49岁,职员,2013年1月5日初诊。患者诉酒齄鼻10年余,加重半年。10余年前患者鼻尖发红,未重视,皮肤发红持续不退,油脂分泌旺盛,近半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出现红色丘疹及脓疱,伴瘙痒,自行抓破后反复发作,屡服抗菌消炎药及外涂药物(具体不详)无效前来就诊。查见:鼻面部皮肤发红,以三角区为主,有红色丘疹,脓疱,粉刺,油多,鼻头肥大。厌油,腹胀,二便精神尚可。舌苔黄腻质常,脉滑。诊断为:酒齄鼻(肺胃湿热证)。方用楂曲平胃散加百部30 g,南鹤虱10 g,丹参30 g,地肤子30 g,重楼10 g。日1剂,分3次服,连服14剂。外用浓茶水调二味拔毒散,清淡饮食。1月21日复诊,无新发皮疹,脓疱、丘疹减少,油脂分泌减少,腹胀、厌油症状减轻,舌苔薄黄质常,脉弦。上方加夏枯草30 g,山慈菇10 g,猫爪草10 g,加强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用,连续服14剂复诊无脓疱,少许小丘疹,皮肤色红明显减轻,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随访2月未复发。

按:患者初诊表现出鼻面部三角区皮肤发红,有红色丘疹,脓疱,粉刺,油多,鼻头肥大,舌苔黄腻质常,脉滑,属典型的脾胃湿热,郁久化虫。故以楂曲平胃散为主方健脾除湿,加用百部、南鹤虱杀虫止痒,地肤子祛风止痒,重楼清热解毒,病久必瘀,以丹参活血化瘀。并用浓茶水调二味拔毒散外敷,针对病机,标本兼顾,内外同治,共奏清热除湿,杀虫止痒之功。

6 结语

通过本文对酒齄鼻的病因病机、分型及治疗进行分析及对导师艾儒棣教授治疗经验的介绍,期待为临床治疗酒齄鼻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

上一篇:蓝翔技校“封神宝典” 下一篇:非织造技术:在动态中变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