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导演并不总是上帝

时间:2022-09-12 01:56:26

生活的导演并不总是上帝

播客的中国新大陆:土豆

“播客,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只有几百名听众的节目就像有一百万听众的节目那样可以滋润地活着。”

我没有想到会在上海龙华西路的一栋普通民宅里见到王微和他的土豆成员们。卧室就在工作间的隔壁,凌乱得出人意料,完全没有因为有媒体人员要来而事先拾掇。墙壁上、冰箱上,到处是他们自己的涂鸦,当然最多的还是花里胡哨的土豆Logo。他们年轻而有活力,个个都爱笑,正在齐心合力做着一件也许几年后会在互联网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事情:把土豆网()做成中国最好的播客聚集地。

对播客(Podcast)一词的解释需要花点时间。一般来说,它是Broadcast(广播)和iPod的合成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数码录制的广播节目或类似节目,放于互联网上,以下载到一台个人音频播放器中”。然而不得不澄清的是,播客和苹果公司的得意之作―iPod完全可以毫无联系。当然,在国外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是:通过iPod自带的iTunes软件,可以有选择地订阅几千套免费播客节目,自行选择时间、地点和节目进行收听。此外,音频播客虽然仍是主流,但视频似乎更能满足人们蓬勃的表现欲和窥探欲,这也是土豆在4个月时间内茁壮成长的原因(日最高访问量已达10万,频道总数达1600个),彻底的“Made in China”,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未尝没有。

“在播客上,你周围的人,这些好玩儿的,有意思的,可以让人有教益的人和他们可能做出来的节目,需要的只是一台电脑和一个几十元的话筒或摄像头这些他们已经在用的东西。对于他们,做一个播客节目,成本接近零。”这是王微曾写下的一段文字,仍然沿用了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播客概念。而如今,他更愿意把土豆形容为个人多媒体,意即个人电台+个人电视台。“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是王微和朋友喝酒时无意中说到的一句话,也是土豆的Slogan,有点“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味道。播客是草根们在继Blog之后可以为之欣喜若狂的另一块新大陆,通过简单的设备和技术,业余的电台DJ们可以在音频上就大到袭击,小到脸上长了雀斑的各种话题高谈阔论,当然在美国也不乏布什总统和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之类的“精英分子”通过播客来增进政府与广大民众的情感交流。在土豆上,业余的电视演员们则可以通过摄像头或者相对高级一点儿的DV,秀上一段街舞,做一个水果拼盘或者干脆念上一段《司法考试指南》,喀喀喀来几下不太精细的剪辑,放到网络上就可能被无数陌生人欣赏。而且有趣的是,不管在主流们眼中有品还是没品,总不乏志趣相投的人为你喝彩。也许是中国人太多,基数大,也许是日常生活过于枯燥乏味,具备娱乐精神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特征。对于生在“读图时代”的“80后们”来说,文字显然不如影像来得直接和有力,博客在他们眼中也远不如播客来得更好玩。既然人人都在追求如何才能更好玩,土豆自然也就成了他们趋之若鹜的大秀场,挖空心思,乐此不疲,只为个性的表现最大化。事实上,土豆上点击率最高的频道也往往是那些诸如“疯女自娱自乐”、“将龙宽打成九段”的搞笑搞怪短片,带着粗糙的真实感,妙趣横生。王微对频道娱乐化的态度也是宽容有加:“这些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假如它能长久地吸引观众,说明它有生命力,有存在的价值,否则很自然会在观众眼前迅速地消失。”

很显然,王微已经深谙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里,每一个普通人潜在的创造力意味着什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反而有惊人的创意和想像力,只要用心去做。”这话也是对他自己的极好描述。虽然王微不大喜欢把土豆放到IT圈子里来讨论,可是IT圈内的人却把他和土豆当做web 2.0的典型例子来分析,并评价说并非互联网出身的他把土豆做出了互联网应有的感觉。比如朴素友好的界面,即使是借鉴国外同类网站得来的,也是极好的,让人感觉愉悦,获得一种难得的被尊重感。当然,这种“使用上的舒服”背后隐含的是合理的设计思路和良好的技术支持。正如Feedsky的创立者吕欣欣所说:“我们的网站要成功,我们必须去不停地思考,在技术和用户友好上不停地平衡,把所有关于技术的东西隐藏在背后,不要让用户有一丝察觉,这样才能促进更多不懂互联网,但是知道土豆是好东西的用户更好地去玩这样的网站。”而王微所乐意看到的则是土豆出现Google式的成功:“我们不依靠编辑,我们愿意做工程师,来搭建一个舞台,设计出游戏规则,并不断做出调整来确保整个游戏公平有序。”如果思路可行,可以预见的是,近乎零成本的数千数万乃至更多个网络个人电视台中必定会出现异常精彩的节目,诞生异常夺目的“草根明星”,而这些“明星”们却是生活在我们隔壁的普通人,一些也许本来没有机会出名的人。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王微提到他从一开始就不认为也不需要所有人都热爱土豆,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有一小部分喜欢娱乐和新鲜的人三天两头去土豆上转转,他就很满足了。这是一种真正成熟的创业者的心态。正确地找到你所要面向的人群,向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显然比狮子大开口来得实际而有效。土豆,从来不适合对互联网一无所知的人,对生活乐趣毫无感知的人,对自我表现不屑一顾的人。

我终于提到了“钱”,虽然迂回曲折地用上了“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么句有点像广告词的蹩脚话。毕竟,能否带来财富不仅是商学院教授和风险投资商们关心的问题,也关系到土豆能否继续长大。关于土豆的盈利模式,王微显然有备而来:“线上的收入必然要占到90%,比如一个节目前五秒、十秒的广告。”他也提到了付费订阅和手机上的无线应用,最后一个答案值得玩味:“回到电视上,因为很多人喜欢上电视的感觉。”看得出,王微预想着让土豆这个舞台上的节目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自己收获的则是“门票钱”。收费点设在入口还是出口,门口还是窗口,眼下还有点模糊,但可以看作好兆头的是美国的Podshow和Odeo等几家播客元老都已纷纷筹集到风险银两。

土豆网仍然在公测中,运营资金完全靠王微个人来筹措,团队成员也有所变动。“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我们这里生存下来,挺需要你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王微坦言网站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下一步是搭建一个能支撑百万用户的网站。“我从来不太关心别人怎么看我,即使现在有人拿我和拉板车的大爷相比。”他打着比方说土豆的现在有点如同1998~2003年间那个毫无盈利的Google:“你能说他们是一群傻瓜吗?我始终觉得没有必要太早想太多的事情,给土豆时间吧。”瘦瘦高高的王微脸上有些疲惫,带着极坦诚的笑,仿佛在安慰坐在他对面忧心忡忡的我。而我想的却是:舞台已经搭起,你我之中谁将做出中国最好的播客呢?就像美国的Rocketroom那样,一个完全的个人电视台,只因节目足够精彩而得到整个世界的注目。

又一个新的悬念……

上一篇:让视界从此无界 下一篇:400万像素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