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域分异”解题方法探究

时间:2022-09-29 11:17:35

“垂直地域分异”解题方法探究

垂直地域分异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其往往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如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海南地理卷以及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中都出现了关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试题。与传统试题相比,该类试题考查角度比较新颖,并用抽象的示意图呈现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难度相对较大。但不管试题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学生对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掌握得比较好的话,则这类试题是不难解答的。

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更迭的现象。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要点

规律1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山体所处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规律2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3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则垂直自然带数目越多,垂直自然带谱越完整。

规律4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低纬高于高纬,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

规律5一般来说,雪线的海拔高度,低纬高于高纬,背风坡高于迎风坡,阳坡高于阴坡,陡坡高于缓坡。

三、例题分析

例1(2011年高考正苏地理卷)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答案A

解析该题主要涉及规律3。珠穆朗玛峰南坡纬度比北坡低,故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热量丰富,南坡南临印度洋,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南坡相对高度比北坡大,因此随高度的变化,南坡水、热条件变化幅度比北坡大,自然带比北坡丰富。所以选项A正确。

例2(2010年高考正苏地理卷)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2)对山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千热河谷一侧

答案(1)AC(2)AD

解析第1小题选项A主要涉及规律3。由于东坡和南坡山麓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明显,故自然带丰富,垂直带谱比北坡和西坡复杂,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主要涉及规律1和规律4。该山体东坡和南坡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河谷自然带受降水的影响,往往不是基带),说明该山体所处地区的水平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据此可判定该山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该山体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因此光照多,热量较丰富。同一自然带的位置在西坡偏高一些,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主要涉及规律5。北坡是阴坡,气温低,雪线比南坡低,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主要涉及规律5。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比西坡低,所以选项D错误。

第2小题选项A、B主要涉及规律l。由于该山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比较湿润,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C、D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中东坡和南坡的山麓自然带是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河谷比较干燥。又因该山于我国南方,纬度低,山谷的气温又较高,故该山于干热河谷一侧,选项D正确。

例3(2010年高考海南地理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3)题。

(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3)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答案(1)B(2)D(3)A

解析第1小题主要涉及规律1和规律4。图中该山东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可知该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由于该山3000米以上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东坡低于西坡,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晴天少,热量条件比西坡差,较凉。所以选项B正确。

第2小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东坡山麓自然带是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河谷降水少,以下沉气流为主,故排除C,该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不会终年受干冷北风影响,故排除A,影响我国的南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比较湿润,故排除B,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从而使该河谷形成干旱河谷灌丛带,所以选项D正确。

第3小题主要涉及规律l。由于该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可排除B、D两项,由于安徽没有海拔7500米的高山,故排除c。所以选项A正确。

四、方法总结

通过对以上三组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垂直地域分异类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判断山体的位置。根据海拔最低一侧山麓的基带可判定山体的大致位置,若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则该山于亚热带气候区。

2 判断山体不同坡向自然环境的差异。根据山体不同坡向自然带数量的差异可以判断不同坡向山麓的高度和山体的相对高度,即某侧山坡垂直自然带数量越多,则该侧山麓海拔越低,相对高度越大,根据山体的位置可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由此还可比较不同坡向的干湿状况、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和雪线的高度,即迎风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同一自然带和雪线海拔高度低,根据不同坡向相同自然带的高度可判断热量状况,即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则该坡向热量条件好。

3 判断河谷气流特征。河谷自然带若是干旱河谷灌丛带,往往多下沉气流。

五、巩固练习

读我国某山体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矛意图,完成1~2题。

1 该山体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山西 D云南

2 影响该山体东、西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纬度差异

B坡度差异

C相对高度差异 D坡向差异

参考答案及解析1 AD该题主要涉及规律1。该山东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所以选项A、D正确。

2 CD该题主要涉及规律3和规律5。由于该山东坡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明显,所以东坡自然带此西坡丰富。该山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故雪线比西坡低。由于相对高度与坡向差异,导致该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所以选项C、D正确。

上一篇:新课标背景下地理主观题命题思维变化与应对略 下一篇:海水的温度与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