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连锁经营原理及实务”课程设计初探

时间:2022-09-11 10:06:03

基于能力本位的“连锁经营原理及实务”课程设计初探

摘 要: 本文详细叙述了针对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连锁经营原理及实务”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方案及应用实施的办法。本课程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情境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基于真实职业情境,培养职业能力,突出“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 能力本位 “连锁经营管理及实务” 课程设计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的文件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切合实际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连锁经营原理及实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背景

“连锁经营原理及实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连锁企业服务与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连锁企业门店各岗位的作业规范和岗位技能、素质的要求,培养掌握连锁企业营运各岗位的职责、营运作业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卖场布局、商品陈列、收银客服、促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集教、学、做于一体,按照连锁企业营运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课程的设计思路是: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3.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围绕任务的解决设计教学活动;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5.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职场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三、项目内容选取的依据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围绕培养目标,将课程分解为各项主题学习任务。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的教学重点放在顾客服务、商品管理、绩效控制等核心能力的培养上,覆盖门店布局、收银管理、促销管理、CIS设计、商品配送、人员招聘与培训、商圈选址、门店业绩评价九项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任务,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在实践中操作,同时针对连锁专业的特性,设计安排了基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的课程体系,如上: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采用“上班式学习、研究型工作”的教学方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达到高度融合。

上班式学习:典型工作项目+工作流程+任务驱动式。

第一步,由企业提供真实工作任务资料,由专职教师完成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对应分解,制作教学进度表与工作任务书;

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按工作任务要求设计工作任务单;

第三步,严格遵守时间,实施项目任务:A.知识点传授及技能操作示范;B.教师指导学生训练;C.错误发现及教师点评、纠错;D.知识与技能提升;

第四步,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工作任务评价;

第五步,认真填写工作总结。

教学过程中,教师转换角色,定位为“教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启发诱导学生的创造性。

五、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思路主要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认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提交任务结果总结任务的流程来掌握专业知识。

2.基于岗位的现场化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改革思路主要是将与本课程紧密联系的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提炼,找出对应工作过程的若干个工作岗位,并针对每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设计出合适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实施专业教学。

六、课程实施保障

1.实训室建设。按“功能综合化、设备现代化、理实一体化、环境职业化、管理企业化”要求,依托学校现有的实训基地对校内专业实训基地进行整合,精心规划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构建功能优化、配置合理、效果明显的与相关专业兼容的校内实训中心。

2.师资保障。积极鼓励专任教师选择一家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实践之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一家企业的工商资金注册、人员资产规模、机构设置、管理运营、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设备工艺、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物流仓储、售后服务、技术研发等情况,通过实施校企结对工程,使教师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学到真经。

参考文献:

[1]刘章勇.能力本位下“特许加盟实务”教学整体设计初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6).

[2]严光轮.互动式案例教学设计――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为例[J].考试周刊,2011(53).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的课末小结 下一篇: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师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