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11 08:36:49

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金湾区幸福村是珠三角农村城镇化的示范样点,是广东省推进建设美好宜居城乡的重要举措。幸福村居起源于农村社区,而又高于农村社区,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够照搬照抄农村社区现有模式,同时幸福村居不属于城市社区,其本质是在保留农村社区乡村生产、生活风貌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城市社区元素。本文以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旨在为珠三角推进幸福村居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湾区;幸福村居;农村城镇化;养老模式

引言

幸福村居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农村社区的全面改造升级,旨在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幸福村居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也要首先建立在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上,传承和发扬积极要素,然后引进、融入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中所蕴含的社会化养老思想,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构建幸福村居养老服务新模式,形成“以老养老,多层次养老、多元化养老”为核心的系统化社会服务体系及其支撑体系。

一、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研究

(一)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全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格局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在眼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养老制度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新农村的养老体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农村地区稳定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进一步巩固党的基础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不仅仅能够使得农村老人老有所归,老有所养,同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并且完善新时期农村养老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各个农村地区政府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大力发展,才能更加的了解农民,贴近农村地区实际,最大限度地指导和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实现效能的最大化,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养老保障水平。

(二)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主要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认真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努力满足广大农村社区老人多方面多层次精神以及物质需求,多层次分析养老服务项目需求层次和群体对象。不断深化农村养老体制改革,加大对于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建立幸福村居养老服务需求层次体系,做到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实施和保障广大农村老人的基本利益。探索组建多元化幸福村居养老服务队伍,强化幸福村基层养老服务基础建设,实现分层次满足幸福村居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在幸福村居养老服务模式中作用,充分发挥出农村社区监管、救助功能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的组织、协调职能,形成“以老养老,多层次养老、多元化养老”为核心的系统化社会服务体系及其支撑体系。

(三)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构建的总体目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原来越高,因此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体制建设的目标,这个目标全面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要求。它们之间相辅相存,相互促进,是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这一目标不仅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要求。针对农村养老来说,单纯地依赖政府的财政补助是不现实的,只有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出政府、社区、家庭这三大主体的功能,循序渐进地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以老养老、互助养老机制的建设,明确农村养老富足资金的来源、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方面的要求。

二、推动完善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模式发展的策略

(一)发挥出政府部门的作用,加大资金与政策扶持

1.实现多样化的养老资金筹集

尽管近年来,农村养老事业经费投入总量虽有增加,但主要用于增加基础工作人员工资,真正用于社区养老建设(如兴办养老院、文娱基础设施建设等)所占的比重则很小。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导致养老经费严重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育工作难以开展。各级政府是开展农村社区养老的强有力的后盾,资金支持属于各级政府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准备。而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养老金筹集渠道狭窄的问题,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各级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工作事业的固定投入,创建幸福村居专项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项用于农村养老工作。另一方面是积极拓宽农村地区养老金筹集渠道。可以在不影响现有农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鼓励生活条件较好农民将自己手中闲散的资金筹集起来,并将其作为养老储备金。这样可以激发农村社会的养老责任感,降低国家、社会以及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给予老年人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可以把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然后利用这部分流动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这部分资金也可以刺激农村社会经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趋于平衡,充分发挥出全体农村居民的作用,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2.力争统一养老政策

造成农村地区养老制度执行困难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农村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同时与国家现行的养老制度也有着较大的关系。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农业服务工业”的策略,着这一策略的作用下就导致现行的养老规定存在不统一与不全面的问题。不统一主要表现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与农村养老制度有着较大的差距,上述这些单位部门的养老制度无论是在制度保障还是在资金支持方面都有着充足的保证,而农民则基本享受不到养老制度带来的福利,甚至于很多农民为了谋生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和单位,他们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都能够得到保障。不全面是很多农村以及城镇地区的根本没有可实施性较强的养老办法或者是养老办法不健全。为了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就应该在城乡地区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制度,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养老的制度倾斜,为农村养老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养老服务活动要社会化

农村社会养老机制,仅仅依赖政府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社会以及经济市场的作用。继续扩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养老事业,从而在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老年人。积极发挥出社会各团体的作用,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团体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捐款捐物,鼓励对于养老事业感兴趣的团体或者个人加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义工的行列。不断完善慈善公益事业,切实提高慈善公益组织的社会地位,从而为幸福村社区养老募集更多的资金。

除了募集资金之外,还应该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鼓励越来越多具备专业化职业能力以及知识的社区服务人员加入到社区服务中。社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是指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从行政性经营到市场化经营、从事业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从非经济实体到经济实体、从财政维持到自负盈亏的过程,从而推动农村社会养老发展。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之中,不仅要提倡人员的义务服务、无偿奉献,同时还应该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律,积极探讨农村社区产业化发展道路。

(三)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

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便于参与的农村特色文化,发展以历史文化名乡、名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文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文化,使农民群众在发展旅游文化的过程中享受文化成果。持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文艺巡演”、“电影下乡”等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并将纳入城镇建设的统一规划,对农民文化建设给予支持和提供必要的保证。鼓励社会兴办文化事业,建立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形成的文化发展机制,不断改善集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展演,民间民俗文化产品开发,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促使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目前,由于许多年轻的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老年人已成为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农村老人,一方面是持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由于体力限制,又不能够做那些很重很累的农活,只是搞一些农村家庭副业,例如养鸡、养猪、栽种果树等。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应采取适当的家务劳动来保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而且他们同时更又担负着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因此他们衷心希望松弛和家务之余,享受一些文化产品品质的消费缓解身心疲劳,享受自己的生活。因此要把激活农村文化消费潜力与适合农村老年居民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老年观众容易接受的文娱活动来赢得农村老年居民文化消费潜力的提升。

(四)养老场所选择要家庭化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养老机制是金湾区幸福村居养老机制的基础,在发展幸福村居养老机制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家庭养老机制,真正让家庭养老机制承担起农村养老的重任。尽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养老机制逐渐承担了农村养老机制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整体来说家庭在承担养老义务中仍然占据着领导地位,这也就是说在当前的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家庭养老功能只可能被消弱而不会消失。社会养老只能够负担起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经济保障,而生活照理、心理安慰等方面的内容仍然由家庭承担,并且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这一现象将会长期存在。纵观发达国家养老机制可知,当社会化的养老机制基本成型后,生活服务类型养老的社会化仍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即使是在瑞士、香港、新加坡这些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家庭养老仍然在养老体系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无论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家庭养老始终不会被社会养老所五代。因此在当前幸福村养老模式建设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出社会养老的作用,同时也要强调家庭养老的地位,从而建构“以家庭养老为农村养老基础,个人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社区养老为依托”的新型的幸福村养老机制。

结语:从金湾区幸福村养老模式可知,当前农村养老支持系统的支撑不仅仅需要资金、物质基础等经济上的保障,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以及社会需求。未来的农村养老模式,应该在经济支持体系多元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精神以及社会层面上的需求,成立养老互助队伍,促成幸福村居居民“以老养老”,建立社会化的幸福村居养老互助机制,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养老服务,真正将养老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萧琳,高倩倩.“幸福村居”建设中村民文教需求调查报告――以珠海市金湾区“三板村”和“广益村”为例[J].2015,01.

[2]陈开炳.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创新研究――以临海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中心建设为例[J].当代社科视野,2012,09.

[3]郑鸿.新形势下农村家居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基于“空巢”现象的视角[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龙立军.构建可良性运转的乡村治理模式探论――以广东珠海幸福村居建设为例[J].理论导刊,2014,12.

[5]段科锋.创建幸福村居?推动实现“蓝色珠海 科学崛起”[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2,06.

[6]陆茜.改善生态环境 创建幸福村居的珠海探索[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7]林宝.养老模式转变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05.

作者简介:

张帆,男,汉族,1969年出生,副教授,广东珠海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

上一篇:卡罗拉自动空调系统故障检修 下一篇:基于公共图书馆地域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