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小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

时间:2022-09-11 08:27:22

浅小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教育,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既遵循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又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一、提供创造性、学习气氛的策略

民主、安全、幽默、开放、温暖及支持性是提供创造性学习气氛的基本特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浓厚兴趣时,思维、意志、注意力等一切心理因素都处于最兴奋、最积极的状态,儿童就会自觉地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那么这种创造性学习气氛怎么提供?

1、借助于看得见的物体去发现看不见的物体。 在教《怎么认识物体——空气》时,除准备了水槽和玻璃杯外,还给每组准备了一把扇子,一个风车和一个包裹得很紧的纸包。上课了,首先要学生猜测“纸包里是什么?”这一问唤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个个争着去摸、去闻。几个同学都没猜对,学生更是迫不及待地期望知道纸包的“秘密” 。当打开一层层纸后,看到的竟是一只鼓起的“空” 塑料袋子。我立即追问:“真是空的吗?它怎么会鼓着?”这一问,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到探究的课题上,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里面有空气”。接着要求学生用桌上的材料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有的用扇子扇风;有的用嘴吹风车转;有的把玻璃杯反扣水中看水能不能进去……。积极的探究气氛,认真的思考情绪,使学生对空气性质的认识不断地丰富和深入。在学生研究的情绪最高涨时,教师引导说:“谁能想办法看到空气?”这一问题进一步激起了探究的热情,同学们用各种方法进行尝试,有一个同学在水槽中吹起了一串串气泡。同组的同学高兴地大喊:“空气!空气!”其他同学茅塞顿开,纷纷效法。

2、科学地材料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动。 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精心设计、选择一批“有结构的材料”以调和课堂学习的良好气氛,如教《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这一定量观察的教材时,在每实验组的桌上放上了冷、热、温三杯水,各人去感受三杯水的温度。结果,一个说温水是热水,一个说热水是温水。不同的感受为本堂课的定量观察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观察、 辅导实验策略

教学大纲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力求科学常识教学‘一举多得’”。这就要求教师学生的“独立研究”,让学生对某种科学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己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归纳等以获得知识,但这并不否认教师的指导性。如学“水的沸腾”实验,若不加指导,学生只会注意翻滚的气泡和升腾的蒸汽,对气泡的产生、变化很容易忽视。实验时,只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才会有序地抓住试管底部初出现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气泡出水面后变化现象、试管内壁不同部位出现的变化等观察环节,仔细地观察水蒸气从形成到散失的全过程,才真正让学生理解“水沸腾”的成因和本质。

又如“水的过滤”实验,教师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滤纸的折法,漏斗的放法,玻璃棒的拿法,倒水的动作等一系列细微之处。否则,只能是满地脏水,甚至可能发生事故,误人子弟。 所以,要想在几十分钟内让学生自行发现规律,没有正确科学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全面指导是绝对办不到的。学生的“独立”必须是教师指导下的“独立”。但教师的指导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去诱发学生研讨事物的兴趣,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方法的指导上及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上。

三、组织交流 、引导思考策略

学生自行开展观察实验时,对事物的感知是零星分散的,而且因人而异,有正确的、错误的、片面的等多种情况。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把各自的观察结果汇报出来,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共同的财富,逐步形成一个丰富完整的形象,达到理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瞎说,也不能一切包办代替。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给学生以表现、发挥才能的机会。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静观事态发展,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做知识的评判者,在适当时机提出问题,做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人。一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展开讨论。二要抓住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展开讨论。三要抓住理解的难点设问展开讨论。四要抓住探究规律处设问展开讨论。五要于无疑处质疑

四、指示方向、 延伸知识策略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探求概念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就得指导学生将课堂上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品质保持并迁移到课外,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课外对大科学的探究活动,成为“儿童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如《电流》一课,在学生掌握了串联与并联方法后,快下课时教师向学生又出了一个新问题:“刚才实验是电在电线中流动使小灯泡发光。你能不用电线也使小灯泡发光吗?请大家课后自己去研究。”学生被最后的疑问所激动,课后兴犹未尽,想方设法去解开这个疑团。这就为下一课《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作了铺垫。像这堂课结束时那样,承上启下地提出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新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沿着知识阶梯去不断地攀登。

总之,在提倡教学创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需加强自身教学业务的学习,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论文网 2011.(04)

[2]习字育人 教育报刊 2006.(8)

[3]写字教学的研究 教育论文网 2009.(02)

上一篇: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模式重构 下一篇:全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