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巨流河》出版后的话

时间:2022-09-11 08:08:42

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2009年在台湾出版,好评一片,被认为是“1949迁台一甲子最重要最温暖的时代纪实”,图书上榜、作品获奖。学者王德威是齐先生好友,也是三联书店的作者,他将齐先生的大作推荐给三联出版,随之而来的还有王德威为《巨流河》简体版而特别撰写的后记――“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惆怅”,齐邦媛先生认为此文可为《巨流河》之导读。

台湾文学界尊称齐邦媛教授为“先生”、文坛永远的“齐老师”,她把许多台湾小说译介到美国,推出作家、提携后进,被白先勇赞为“台湾文学守护神”。她生于东北铁岭,经历了八年抗战,1947年去台湾;她父亲齐世英留德回国,20世纪20年代参与了郭松龄反的兵变,后成为最主要的东北籍人士,50年代因反对被。这本书有两个角度:一是借着父亲齐世英的经历,串联起一代铮铮铁汉们在侵略者炮火下头可抛、血可洒的气概与尊严;一是从自己诞生、童年写起,战火中逃离至重庆,八年间受南开中学与武汉大学教育,受业于名师,得文学启蒙,大学毕业后落脚台湾展开学术事业,成为台湾文学推手。

读《巨流河》的书稿是一个体味和思考历史的过程。当一段时光成为历史,对它的读解和阐释就会渐趋丰满,尤其是当这段历史对当下的生活仍然产生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人们对它的关注就会尤为强烈。20世纪带给中国的变化是颠覆性的,而且千回百转,可以说每个人的命运轨迹都因之而改变。去认知这段非常的历史,与其说是出于兴趣或好奇,毋宁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把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之精神,尽量客观而真实地传承给未来。

齐邦媛的文字内敛而深情,《巨流河》真正是她的生命积淀而成,这种气质我个人认为是《巨流河》超越很多同类题材作品之处。在抗日时期度过的青少年岁月规划了她的人生格局,赋予了她坚毅的个性和明晰的判断力;在南开中学和武汉大学受到的教育,更是奠定了她的品位和修养,成就了她未来的事业。因为国仇家恨,之后的人生路上才会饱含爱意,对师长,对家庭,对事业,对学生,一腔热忱;因为文学情怀,才会在颠沛流离、无乡可依的一生中,始终怀抱诗心,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家国往事所带给我们的思索不应该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或只迷恋所谓宏大的叙事。从巨流河走到哑口海,父辈、师长的言传身教,知识分子的良知,这些人性之根本,才是齐邦媛一生的标杆与指针。在各种流行元素泛滥的当下,在众多媒体还常常停留在“戏不够,抗日凑”式的煽情文化中时,我真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大众读者能够读到齐邦媛先生的文字,明了一下人生中的悲伤、温暖与坚定。即使这只是一个人的史诗,只是一个女子记述父女二人追求理想的经历与感怀。

值得一记的是与齐邦媛先生的交往,其实我也不敢说像这样未谋一面、连电话也只通过一次的工作联络称不称得上“交往”二字。我收到的,是经齐先生手写的书信转制成的电子文档,齐先生收到的是我匆匆而就的E-mail,简体中文:

在我编辑稿件的同时,齐先生在桃园山上的书房内,“拼老命”地做台版的勘误详目,写给我……

我发去给齐先生看版式的文件,齐先生竟然打印出来并发动台湾的出版社一起校对,厚厚的邮包寄来,只说“希望有所帮助”……

对于我提出的修改意见,有的齐先生表示理解接受,有的则据理力争,甚至为此重新调整了“台湾・文学・我们”这一章的内容……

在关于史料引用的探讨中,齐先生表示:“出书乃千秋事,我此书虽非写史,却也力求史事正确,俯仰不亏才好。”

对于简体版的封面设计,齐先生也是和我们一起“日思夜想”,“这五年来我在山村孤灯下写书,常常是泪不干。如今我们能用文字形式还乡,意义更是重大。封面的意义是个见面的心情吧”……

每每回想这样,都让我心中充满感激,只盼能不辜负作者从哑口海回望巨流河的拳拳之心,从一页页认真写就的信笺上,也仿佛能看到当年珞珈山上、素书楼前那个一心向学、倔强而执著的女子的身姿。

简体版《巨流河》出版后,收到齐先生来信,称三联版的《巨流河》“是一本漂亮的书啊……出版社是善待了她”。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在之后的通信中,齐先生又说“大陆的简体本出来后,我一直在兴奋中,看个不停,有些简体字我不太认得,努力地猜”……虽然我从未提过媒体和许多读者关于删节的提问和揣度,齐先生却贴心地主动告诉我,她在“奋斗”地告诉台湾朋友,三联书店并没有把《巨流河》删去15%,“我们同意删去的大约为5%吧”。读到这里,会心而笑。作为编辑,没有比这样的认可和理解更好的酬报了。

目前《巨流河》首印已售馨,二次印刷前又和齐邦媛先生商榷做了个别的修正调整,希望齐先生的心愿能够借这本书传达给更多的人,增进两地的沟通与了解,也希望能够早日达成齐先生在信中应许我的“一个拥抱”。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庆,亦是众多“大陆”去的台湾人“迁台一甲子”的纪念。《巨流河》的出版仿佛呼应了这一纪念时点,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她是一个跨世纪的老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经历了波澜壮阔时代的奇女子一生心血的凝聚。她不止见证了历史,更融入了浓浓的人世情怀,只有这样,历史才是美丽的,才是值得追忆的。这也才是这本传记作品能够畅销的根本原因吧。

上一篇:澳洲教育生活与教育结合的典范 下一篇:铅华洗尽 淡写流年 台湾地区大陆简体字图书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