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业促进安徽产业全面转型

时间:2022-09-11 07:51:41

以服务业促进安徽产业全面转型

摘 要:通过分析安徽省“十三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提出走服务业创新引领和科技创新支撑的工业转型道路,找准满足需求和服务转型为导向的服务业突破口,阐述政府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工业转型;生产业;生活业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30-02

“十一五”以来,工业强省战略有力支撑了安徽省跨越赶超。“十三五”时期,安徽省要想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不能固守传统发展模式,也不能盲目重复先发地区的发展思维,必须统筹处理好发展阶段、发展形势、发展趋势的关系,把后发优势与前瞻性思维充分结合起来,主动调整战略思维,明确服务业发展在推动全面转型、建设美好安徽中的战略地位。

一、科学研判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工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面临瓶颈制约

从运行态势看,自2007年以来,安徽省开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迅速扩张,受2009年四万亿计划影响,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1.86%,至2013年工业化率已达到46.9%,达到历史最高。但自2011年开始,随着刺激效应逐步淡化,在规模上工业增速开始大幅回落,2013年为13.3%,2015年回落到8.6%。

从行业结构看,安徽省冶金、电力、煤炭、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但从2013年以来,全省规上工业中增加值总量居前10位行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生产下滑幅度较大。到2015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由28.5%下降到26.2%,能源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占比由37.3%下降到27.6%。安徽省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趋弱,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已连续48个月同比下降。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加快,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与2010年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由13.6%提高到2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9%提高到36.9%,但也难以补上传统工业下降的份额。

从发展条件看,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虽然近年来安徽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能耗增势放慢,但工业能耗仍然较大,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1.3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为0.88吨标准煤/万元,但比单位GDP能耗0.6吨标准煤/万元仍高0.22吨标煤。安徽省企业用工难矛盾仍较突出,2013年企业用工情况快速调查结果就显示,超70%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增加,在用工成本增加的企业中超30%企业反映经营压力明显增加。统计调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与2015年下半年相比,调查企业招收普工的月底薪上涨的占43.2%。在月底薪上涨的企业中,上涨10%以下的占78.8%。从底薪上涨对企业的影响看,认为“没有压力”的占10.6%,认为“有压力,但能消化”的占68.2%,认为“明显增加”的占21.2%。安徽省用工成本已经基本接近沿海省份。

安徽省工业经济在资源环境约束、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下,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面临边际效益递减,转型升级力度不足,发展瓶颈和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凸显,持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

(二)工业转型升级需要服务业引领带动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品质,就必须深化产业横向和纵向分工,这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营销、研发、软件与信息服务、人才资源开发、财务法律中介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业的支撑。这些生产业既源于传统工业,也将直接支持工业制造环节的持续增长。可以说,工业到了一定阶段,缺少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则成为血脉不通的工业。

当前,全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长三角地区正加速迈向科技创新和服务型经济驱动的阶段,为适应发展形势和推动区域开放合作,要求安徽省在服务业发展领域、标准、机制、模式上充分对接。尤其是,当前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引领的产业融合,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例如,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家电产业链价值,小米、乐视等新型科技制造公司重新优化制造流程、垂直整合产业链,在短短几年内就为手机、电视等传统制造业打开一片新的蓝海。物流、金融等领域也正在发生类似的商业模式创新。

(三)服务业发展滞后,但B势良好、潜力巨大

从江苏省的发展经验看,从1975―2012年,工业始终保持高位上的循环波动,至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51%,农业比重持续下降至6%―7%之间后稳定,服务业比重一直保持增长,至2013年超过工业。与江苏省不同的是,安徽省“十一五”以来,在工业快速增长、农业稳步下降的同时,服务业比重也在大幅下降。2005年以来,工业年均增速达25.2%,服务业仅为15.1%,生产型服务业仅为14.8%。这反映出,在政策对工业高度倾向和传统工业模式退出缓慢的情况下,安徽省服务业发展滞后,且一定程度上受到工业的挤压。

从2003年以来,安徽省服务业占GDP比重一路下降,2011年下降到32.5 %。之后逐步提高,年均增速持续保持稳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活力增强。 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4 193.7亿元增加到8 206.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3.2%,比“十一五”时期提高1.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7.3%,比2010年提高3.4个百分点;发展后劲增强。2015年,全省服务业投资完成投资为1.3万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2%,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从业人数也在增多,“十二五”时期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3.4%,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部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为39.5%,比2010年提高3.7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新增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90.4%。

考虑到安徽省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与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关系密切,服务业发展具备极大创新发展空间。

二、服务业发展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一)走服务业创新引领、科技创新支撑的工业转型道路

产业结构的形成是一个有机演变过程,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下动态体现的过程现象。科学研判发展形势,评估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不是看简单的静态比例关系,而是取决于一定的客观相对关系以及发展目标的选择。当前,无论从增加值比重还是贡献率来看,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不能因此忽视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机遇和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发展经验和新的经济现象启示我们,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创新。安徽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是如果仅仅人为推动工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而忽视相关服务环节和市场机制的培育建设,缺少对市场消费群体的深入研究和定向服务,缺乏基于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和有机整合设计、生产、流通、消费体验的服务模式,科技创新的战略效应将大打折扣。因此,安徽省应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握以多元、跨界、融合等为特征的新经济模式崛起的机遇,发挥服务业在孕育理念、整合资源、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功能,走“服务业创新引领、科技创新支撑”的工业转型升级之路。

(二)找准满足需求、服务转型为导向的服务业突破口

安徽省应总结好、利用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工业大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以服务业增长带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着眼于正在启动的全国内需市场和逐步复苏的国外市场,像抓工业增长一样抓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和化解产能过剩相结合,与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布相结合,与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相结合。要在分工、融合、互动中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赢,努力形成“四化”有机融合、制造与创造互促、科技文化人才互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态势。

一是以推动企业剥离服务环节为抓手,发展生产业。顺应社会分工细化的趋势,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将内部的设计、运输、营销、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等服务环节从企业剥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着力增强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和黏合作用,大力发展具有高融合度的研发、咨询、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高端生产服务业,加快培植一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打造一批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中心。

二是以改善民生福祉为根本,多层次、多样化提升生活业。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努力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升商贸、餐饮、健康、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业,采取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扩大生活服务业的规模。高度重视健康服务业和家政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健康产业内涵,挖掘健康产业附加值,拓展健康产业链,努力将其培育成新兴支柱服务产业。

三是以服务农业现代化为导向,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通过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发达的农业服务产业,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农业科技、良种繁育、农村劳动力培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产前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机租赁、机械化耕作、育秧、栽插、病虫害防治、灌溉、施肥、收割等产中服务,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运输、储藏、烘干、加工、营销等产后服务。

四是大力发展附加值高、资源依赖度低的新兴服务业。将新兴服务业和服务业新兴业态培育成带动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培育为新的市场需求服务的服务业,如节能服务业、文化创意业、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大力发展在传统服务业基础上由于运用新资源、新技术或新方法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如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连锁经营、电子银行业、电子论证等;大力发展由新的服务模式所形成的新兴服务业,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等。

三、更好发挥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一)加强战略谋划和组织推动

应组建专门研究班子,组织开展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研究和规划,立足安徽省传统产业转型和主导产业升级,注重当前产业发展中跨界、融合等新趋势,深入研究一些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比如,三网融合对家电产业的影响、节能环保对材料产业的影响、电子商务对贸易流通行业的影响、城镇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等。推动建设适应融合趋势的要素支撑体系和基础平台建设,构建适应跨领域发展的人才配置机制,吸引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人才进入谋划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建议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文件,把服务业发展放在促进转型发展、建设美好安徽的高度统筹谋划中,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А

(二)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建立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考核体系,将加快服务业发展放在各级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位置,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服务业发展重点,统筹推动生产业、生活业发展,引导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互相促进,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三)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

各地、各部门要在市场准入、人才配套、政策扶持、法律保护等方面下足工夫,营造服务业发展的宽松环境,真正把服务业摆在突出战略位置。深入研究国务院近期出台的有关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全面梳理、评估安徽省已出台的服务业政策,推动相关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更高战略要求的推进措施,进一步在市场准入、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人才扶持等领域加大支持和协作,切实推动重点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裴长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服务业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2,(8):5-11.

[2] 江波,李江帆.政府规模、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与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机理与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1):66-78.

[3] 魏君英.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4,(5):81-86.

[4] 程霞珍.安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1,(4):123-125.

[5] 冯晓芸.“十三五”期间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7):220-222.

上一篇: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态势浅析 下一篇:重庆房地产市场发展展望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