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生活, 感知审美存在

时间:2022-09-11 07:44:11

联结生活, 感知审美存在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所自营、所必需的。特别是对于美术这种艺术创作性学科而言,生活是其创作的不竭动力与活水源泉。如果没有生活这块沃土肥田,没有生活这个绚丽舞台,美术创作、美术审美将不复存在。小学是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启蒙阶段与关键时期,而且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虽然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是人生阅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理解与审美依赖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背景。由此,笔者以为,在小学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为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笔者从取材生活、实践生活与回归生活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提出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三点思考,旨在以生活为契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审美情操。

一、取材生活:时时发现美的存在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知―发现法。笔者以为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坚持发现法的教学原则,始终立足于生活这个美术素材与灵感的“大熔炉”,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心理活动品质,引导学生以美的眼光、美的心态去观察、去捕捉、去发现生活中美的存在。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与创造力丰富,感情充沛,他们看到的世界往往和我们成人“中规中矩”的世界不同,比如可爱的小蓝猫、红色的小草坪、绿色的小金鱼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但又不能扼杀学生“奇思妙想”的天性。

如教学苏少版三年级第五册《生活离不开电话》时,笔者在课堂预设环节,准备了用两个纸杯和一条线组成的一个“土电话”。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利用土电话进行的“你打我接”传话游戏,以此引起学生对于本课主要学习内容的注意。随后,笔者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PPT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图片以及玩具电话模型,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七嘴八舌”地谈谈自己对于电话的认识(比如电话有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是谁发明的什么样的电话最好看等)。随后,邀请小组代表说说本小组对于电话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教师在及时总结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谈谈未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在这个活动环节中,笔者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以生活素材为原形,开动脑筋,大胆地设计属于自己的未来电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实践生活:处处创造美的形象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的。”生活是一切学习、实践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体验性学习。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指出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这种动机主要体现为理解生活事物、掌握生活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可见,生活之于教学是源于水、根于木的关系。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学,强调学生之于生活的感悟、之于美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生活元素;在创作实践中,渗透生活色彩。通过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将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自身视觉、听觉、触觉,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审美体验,在创造中不断丰富审美形象,提高艺术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

卡通可以说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元素,在课余时间观看充满趣味的卡通片是许多学生的休闲方式。因此在教学苏少版《快乐卡通》这一课时,笔者选择了时下很流行的卡通片《熊出没》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展示四格卡通,让学生了解卡通片的制作原理。选择学生喜爱的卡通片作为教学内容,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焦点聚集到课堂上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之后笔者让学生以学校为创作背景,进行《熊出没之校园行》的主题创作。这个主题的灵感来自《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因为学生对这个系列的卡通很熟悉,学校又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两个学生最了解的生活元素碰撞在一起,形成美术实践主题,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学生自然而然会以最大的热情、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通过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将教学实践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又因为个体生活的独特性而有效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开放的、灵活的生活情境下,学生拥有广阔的实践平台,自然能爆发出极强的美术创造力。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勤于引导、多加鼓励这种创造力,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之美,在生活中延续创美之心。

三、回归生活:细心呵护美的土壤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学内容只有具备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再创造活动,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吸收和内化。”作业布置是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延续,是生活化教学的一块沃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更要遵循皮亚杰的理论,坚持依归生活,抛开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将作业内容转变为生活性强、探究性强、自主性强的“三强”作业,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作业中保持一颗向美之心。小学美术新课标强调了美术教学评价要体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应该转变过去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通盘考虑美术生活性、综合性强的学科特点,关注生活,将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体验及应用作为美术评价的重要标准,让生活这块美的土壤充满生机活力。

例如笔者上完《鸟与家禽》后,布置了让学生课后观察一只禽鸟并画下来的作业。在对这项作业进行批改时,笔者发现一位学生画的公鸡并不漂亮,线条弯弯曲曲的,画面也有些潦草。如果按照以往的评价方式,这个学生的评分不会高。但笔者发现这个学生对于公鸡的细节描绘很到位:公鸡整体结构拿捏很好,大小比例处理合适,公鸡的鸡冠、鸡嗉子、鸡尾巴等细节一样不落。可见这名学生是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的,因此笔者也给了他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像这样,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单纯地以绘画技巧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关注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一头扎进生活,充分品鉴生活。将课堂学习之美与生活欣赏之美进行结合,将单一的美术教学之美与生活的广博之美进行对比,让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教学中,逐渐养成审美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审美品格。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笔者以为,生活化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与认知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优化美术教学、落实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教学,渗透审美教育,让美术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上一篇:可以自圆其说 下一篇:浅析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