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时间:2022-09-11 06:56:23

构建高中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摘 要:构建主体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主要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思维、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比较、创新、语言表达、组织、评价,总结等各方面能力有所锻炼和提高,使学生从中体验作一名小老师的乐趣与感受,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创造一个充满创造性学习、能力锻炼与培养的学习环境和教条件。

关键词: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性教育己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背景必然要求21世纪的体育和体育课程以追求主体性为价值导向。主体性体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的体育素养,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的人。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而构建的,它既要接受一定的主体性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又要解决实际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问题。现行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实践活动长期发展的结果,有其存在的条件和理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就会逐渐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时就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变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一些不足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完善。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要克服这些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健康完整的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工作时间减少,余暇时间增多,日本的快乐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入我国,从而产生了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围绕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够真正得到发挥,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和培养。毛振明博士总结教育的主体性与体育教学的改革时指出,提倡教育“主体性”,一是要通过对学生积极性的唤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以往的体育教学在追求健身和学技的思想指导下,有时容易把教学质量与“运动负荷”和“技评”联系的很紧密,也常常出现为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牺牲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来源于学生对学习的“可选择性”。这里的“可选择性”一是指对外面的东西的选择,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目标、学习参考数据、场地器材等;另一个是指内容的选择,即对头脑中的东西的选择,如问题的答案、价值的判断、评价的标准、思考的方式方法,等等。

主体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主要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思维、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比较、创新、语言表达、组织、评价,总结等各方面能力有所锻炼和提高,同时,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作一名小老师的乐趣与感受,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创造一个充满创造性学习、能力锻炼与培养的学习环境和教条件。具体的实现条件如下:

(1)在教学观念上,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观念向“学习指导”观念转化。批评教师的权威,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诱发和指导。

(2)建立一个主体参与和能力锻炼有机结合的学习过程。

(3)重视学生“讨论学习”的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自我设计、自我编排、自我组织、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它是学生主体性发挥、享受乐趣、创造学习和学生各方面能力锻炼的必要条件。

(4)教学评价上,打破传统的教师评价的方式,向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判断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进行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要有明确主体教育的思想,而且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同时进行全面的主体性改革,这样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才能行的通,他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缺一不可。把课上尽量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保证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发挥。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上一篇: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下一篇:浅析河南油田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