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时间:2022-09-11 06:46:14

浅析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186-01

摘 要 公司治理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大趋势。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的重点。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的问题。在这一系统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实施内审制度的环境,是促进内审有效开展、保证内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公司治理才可能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才可能独立的进行评价和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公司治理创造的有利条件。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可以维系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和准确,最大限度的保护各利益主体的权益;促使公司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约束机制,促进企业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内部审计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内部审计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对管理、控制薄弱环节的客观反映,对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估,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的客观评估,从而防范决策风险规避经营风险降低审计和监管风险减小投资风险。内部审计师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力和充分披露进行约束,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通过审计手段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供真实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序,对人形成间接的约束,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

2.促进公司道德与文化的营建。内部审计师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公司是否制定了清晰易懂的道德准则及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对揭发违反该道德准则的告密者的保护措施,来推动公司道德与文化的初步建立;通过及时进行股权投资审计、经营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来评估企业的道德与文化水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建议,督促管理层合法经营、实现股东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推动管理层遵守公司道德与文化。

3.实现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为公司挽回的损失大于内部审计本身的成本,其中的差额即内审增加的价值。由于内审为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债权人等提供服务,形成了以内审为中心的多重价值链。通过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内审为各价值链注入新增价值,最终促进了公司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最大化。内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存在对公司的管理层产生威慑作用,使之因为忌惮内审全过程追踪而不得不兢兢业业地为公司工作,竭尽全力地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

三、内部审计加强公司治理的路径

1.战略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战略审计的关键是战略目标的选择,良好的评价标准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有效的引导战略实施者的行为。可使用账面所有者投资回报率、投资的现金流量回报、经济增加值、股东投资回报率等财务绩效指标。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运用文字描述、调查表及流程图等手段对内部控制系统实施键全性评价,通过穿行试验或重点测试等来进行符合性测试,以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遵循及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是否有效。审计内容应围绕风险来进行,提高效率,将主要精力放在风险较大的部分。

2.董事会审计与管理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董事会结构及成员、风格、培训、实物做出保证。法律、法规、政策、社会规范、历史模式、公司传统、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责任人认定、董事会诚信与成长力、董事会参与或干涉公司事件等可以作为董事会责任的评价标准。管理责任审计以评价经营管理责任为主要业务内容,通过对经营管理责任活动进行审查评价,并采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其经济、效率及效果,找出差距,挖掘潜力,提高效益,证实效益优劣,评价管理绩效,提供咨询意见,增加公司价值。

3.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各个领域风险的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一致,将风险管理原则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对重大问题和高风险部分及时安排重点审计检查。对风险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识别降低业务风险度的控制因素。将被审计对象的业务风险和风险控制系统的状况相结合进行评价分析,对整体风险状况和变动趋势做出准确评价,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建议,促进被审计对象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总之,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企业改制后经营规模的扩大,产权多元化,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分离,委托和受托关系的产生,是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是对内部审计的外在需要。国有企业的改制,对内部审计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围绕企业经营者关心的问题,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发挥应有作用,确立应有地位,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审计研究.2006.2.

[2]陈艳利.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审计研究.2004.5.

[3]林强.论内审在健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中国内部审计.2005.5.

[4]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审计研究.2003.6.

[5]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会计研究.2004.10.

上一篇:浅析我国财务会计目标 下一篇:会计稳健性与债务成本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