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地里找票子

时间:2022-09-11 06:41:52

核心提示

我省实施的新农村建设五大行动,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新农村,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的家园。从这期起,本刊陆续推出“五大行动”重点示范县的报道,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第四届阳光汉源花卉节”――进入汉源的地界,硕大的广告牌十分醒目。

支撑这块牌子的,是全县产值超过7.38亿元、总面积达到31.25万亩的果园。

众所周知,汉源县是省定贫困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待遇县,但在示范片内,去年农民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农村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整合资金投入,实现全域立体化农业

“全域立体化农业。”3月7日,参加完花卉节开幕式的汉源县委书记杨兴品给出了答案。

“汉源农业要跟上市场的步伐,必须打破过去小农经济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杨兴品说,“只有充分利用好海拔、气候、土壤等优势资源,选对品种、建好基地、形成品牌,对市场和商家形成聚合效应,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上抢占先机。”

自汉源县2012年被确定为第二轮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以来,已经建成了优质金花梨、白凤桃、甜樱桃、晚熟黄果柑、精品花椒、蒜薹、红富士苹果、中药材、高山蔬菜等10个万亩以上规模的优势产业。

距离县城95公里的永利彝族乡,海拔高度在540-3650米之间,山高坡陡,气候恶劣,过去是有名的贫困乡。如今,全乡形成了以海拔2000米为分界线的不同产业发展带:海拔2000米以上种植高山延时蔬菜、山木药材、植树造林,饲养猪、鸡、牛、羊;海拔2000米以下,种植玉米、豆类等,饲养猪、鸡,经济林木以苹果、核桃为主。

竹坪村一组的蔬菜大户欧俊林早已安排好了今年的生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3月种莲花白,6月底卖,7月再栽一季,10月卖。一年两季,亩产上万斤。去年的收购价是每斤0.4-0.5元,每亩投入不过千把元,最少能赚8000元。“2013年最红火,每斤收购价0.8元,我承包了50亩地,收入很可观。”欧俊林兴奋地说。

“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产村相融。”一路同行的汉源县农工办副主任熊伟这样表述全县的工作思路,“荒山荒坡基本实现应栽尽栽、应种尽种。”

应种尽种的背后,是修路引水、技术培训的新农村建设真实投入。仅2014年,全县累计整合中央、市、县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就达9.51亿元,并且利用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原理作用成功撬动6933万元的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实现了资源整合、力量聚合。”熊伟说,政府、企业、农民三方联动,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汉源品牌蔬果,48小时就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皇木镇松坪村三组的谢学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精品蔬菜。“去年9月,我试种了冰草,种子1斤1万元,我只买了半斤试种。冰草的收购价每斤40元,如果成功了,马上推广。”谢学华是汉源县轿顶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他带领合作社成员试种豌豆尖、豆类等蔬菜800余亩,通过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将“豌豆尖、红生菜、红花”等特色蔬菜远销广东、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就拿豌豆尖来说吧,收购价每斤10元,经过包装空运到大城市的超市,就是每斤50-60元。算下来一年每亩的利润可以达到8000元。”

小菜豌豆尖为什么利润这么高?“因为我们不施化肥、不打药、只施农家粪,而且通过了有机产品的认证。”谢学华笑着说,目前合作社直接带动100多户275人增收致富,“合作社不断在扩张,永利乡的部分村民也加入了合作社。现在公司化运作,48小时内我们的有机菜就能到大城市人的餐桌上。”

“我们县的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大户都是响当当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够就地指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熊伟说,目前全县形成了以核心产品为支撑的区域品牌发展框架,深度培育打造了“汉源甜樱桃”、“汉源花椒”、“大渡河牦牛肉”和“瀑布沟农产品”等公共品牌,其中,“汉源花椒油”、“汉源白梨”和“汉源樱桃”3个地标产品已通过相关评审,已有10个农产品取得有机农产品证书。

品质不断提高,品牌不断提升,汉源农业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形成了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

“一个产业就是一个田园景观”

满树的黄果柑,在蓝天的衬托下一片黄灿灿,主产区安乐乡迎来黄果柑大批上市。汉源黄果柑是当地特有的品种,每年2月至5月黄果柑成熟时,正好填补了节日鲜果市场的空白,素有“迎春第一果”之称。“只能说产业还在发展中,今后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你看,果树上的果子结得太多了,老百姓舍不得疏果,大小也不均匀,这样会影响销售价格,下一步我们还要做好技术培训,指导老百姓科学管理,提高收入。”安乐乡党委书记代万琴指着枝头上的黄果柑说。

“用石灰和硫黄熬制的农药用于防治果树虫害,每年这个时候打一次就行了。”清溪镇双坪村村支书骆银永正忙着给大樱桃树打生态农药。汉源县是全省大樱桃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县,而且品种多达30多个。2014年,双坪村380户农户中,销售大樱桃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3%,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达到44%,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达30%,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我们村50%的家庭都有三辆车:用于生产的摩托车、农用车,还有用于生活的小轿车、越野车都很普及。”骆银永说。

截至2014年底,全县蔬菜、水果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3705元。

农业规模化发展也促进了汉源大农业景观的形成,“百里花果长廊”产业环线应运而生。环线串连着大田、九襄、双溪等7个乡镇,沿线种植甜樱桃、金花梨等特色水果2.6万亩,形成花海景观、鲜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鉴赏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带动当地20余万群众受惠。

今年春节期间,一位来自成都的游客住在申沟村四组汪国华家的农家乐,对他三层900平方米的小楼房啧啧赞叹,说要是在成都三环路都能值上亿元。这座小楼地下车库能停12辆车,30个床位作接待。“去年除去开支,我还了10万元贷款,今年准备把剩下的20万元贷款也还了。”汪国华坦言,“心头还是感恩,村上做啥事我现在都支持。”

2014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230万人次,同比增长6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86%。

“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思路,汉源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单一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型大农业,以旅兴农、农旅一体互动发展。”雅安市委副书记青理东告诉记者。

“上周我来汉源调研,走了一大片,印象最深的是家家有果园,户户住新居,处处是景观,村村奔小康。”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董进智感慨地说。

上一篇:基础设施投资的新股权 下一篇:2015:风险集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