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

时间:2022-09-11 06:17:52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

摘要:本文选择了6个欧美发达经济体、8个东亚经济体和“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无论哪个指标都表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差。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一、引言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贸易的结构逐渐由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向以金融、信息、通讯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过渡。其中,金融服务业是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它也带动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迅猛增长。中国金融业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非常快。2002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0.51亿美元,2008年达到3.15亿美元,6年间年均增长35.4%,超过了同期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速度(24.4%),也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出口的增长速度(28%)。那么,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如何?这应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美国等17个经济体,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中国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在国际市场上,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来反映。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相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该国该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其中,MSij表示i经济体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经济体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表1计算了各经济体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7-2006年,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上,英国和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前两位,两者差不多占到国际金融服务的一半市场,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英、美两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超强。在中国的东亚近邻当中,香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2001年最高,达到5.53%,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在近两年又开始回升。在“金砖四国”成员中,在2001年之前,巴西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2001年之后,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特别在2005-2006年,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出现了大幅上涨。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低,1999年最高只有0.15%,在18个经济体当中,只在个别年份比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高,说明中国的金融服务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TC)反映某一产业净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用来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TCij=(Xij-Mij)/(Xij+Mij),其中,Xij表示i国或地区j产品的出口,Mij表示i国或地区j产品的进口,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指数接近于0时,说明该国或地区比较优势接均水平,进出叉明显,属于水平分工,进出口纯属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如果TC>0,说明比较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行业竞争力也越强;如果TC

TC指数计算结果发现,从1997-2006年,英国的TC指数始终大于0.6,围绕0.65上下波动,表现出极强的比较优势。美国的TC指数从1997-2001年在0.5~0.6之间波动,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香港的TC指数围绕0.6上下波动,有7年处于0.6~1之间,表现出极强的比较优势;有2年处于0.4~0.6之间,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发展中经济体在1997-2006年间,TC指数大多数为负,说明金融服务贸易经常处于净进口状态,出口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地位。其中,印度的TC指数在2005年由负转正,并在2006年大幅上升。中国的TC指数在1997-2001年迅速提高,之后到2005年小幅回落,但在2006年迅速下降,为-0.719,表现出极大的比较劣势。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由Balassa提出的一个竞争力测度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其中RCAij表示i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一般来说,如果RCA>1,说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如果RCA

RCA指数计算结果发现,英国的RCA指数除了1999年和2002年都大于3,显示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可见,英国是金融服务贸易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香港的RCA指数在1.25-2.5之间波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经济体RCA指数大多在1.25以下,显示出较弱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其中,新加坡的RCA指数观测期内都大于0.8,居于相对领先的地位。德国、加拿大、日本和台湾的RCA指数在大多年份处于0.4-0.8之间,属于有微弱比较劣势。韩国的RCA指数有5年小于0.4,显示出较大的比较劣势;有5年大于0.4,特别自2003年以来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若经济体的RCA指数大多年份在0.4以下,是没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中国等。其中,中国的RCA指数大多年份小于0.05,是最没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

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对中国同17个经济体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英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极强,占据世界霸主地位。美国与香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居于世界第二、三名。(2)在东亚诸经济体中,香港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东亚的金融服务贸易中心。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各项指标接近,处于非常弱的位置,中国与这三个经济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处于18个经济体的最后一名。(3)在“金砖四国”成员中,印度和巴西金融服务的竞争力最强,俄罗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相对印度和巴西差一些,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金融服务的竞争力最差,与其他三国相比,差距明显。

三、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为了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习香港银行业经验,改革管理体制。香港银行业成功的经验有: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服务促进业务发展的原则;先进完备的技术手段和推陈出新的服务品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我们应以香港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企业为示范,学习其金融管理制度以及高质量的服务管理,提高内地金融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增强资源整合优势。首先,分析香港金融服务业的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及其获得途径,以供借鉴。其次,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中国内地同香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逐步实现两地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第三,利用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窗口”作用,了解国际金融服务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

3.加强内地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甚至东亚的经济体相比,中国金融机构目前国际化的水平仍较低,其原因主要有:起步晚;创新能力较弱;海外业务网点分布过于集中在亚洲;机构规模小,层次低,真正直接经营国际业务的很少;海外经营总体实力仍十分薄弱。因此,中国金融企业应顺应国际化潮流,进一步加强海外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步伐。

4.在国际分工中确立比较优势,承接金融外包业务。积极承接国际金融市场外包业务,是中国金融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制定支持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金融企业要制定总体性外包承接战略;三是发挥比较优势,挖掘细分市场,逐渐扩大业务承接范围;四是金融企业要建立业务动态监管制度、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最后,还要培养适合金融外包业务的专门人才。

5.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首先要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其次应积极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增强监管规则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推进监管方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第三,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应严格把关,并加大对其业务和风险的监管力度。第四,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规范银行的经营行为,确保银行业的安全经营。第五,建设金融监管信息电子化网络系统,改善目前信息不对称、监管手段落后的状况,实现标准化、电子化的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最后,进行监管机构和职能调整,对监管队伍进行整合,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充分发挥现有监管人员的作用。

上一篇:如何通过对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加强企业管理控...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