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时间:2022-09-11 05:50:4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摘要】 目的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0例,采用正确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保暖、合理喂养等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52例轻、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愈出院,8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6例均临床治愈出院,2例患儿转院治疗。结论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患儿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3-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of newborn,HIE)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进而使新生儿出现脑损伤或脑组织病变[1],是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将使患儿留下严重后遗症,导致患儿出现智力低下、耳聋、癫痫等状况,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2]。患儿在治疗期间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多种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0例,其中男患儿34例,女患儿26例,早产儿38例,足月儿22例,入院患儿日龄在24小时以上的有35例,日龄在3天以上的患儿有15例,日龄大于7天的患儿有10例;CT检查提示本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52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14例患儿有合并颅内出血。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有41例轻度患儿,有11例中度患儿,有8例重度患儿。

1.2 护理方法

1.2.1 正确吸氧 由于患儿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受损脑细胞对缺氧较为敏感,需要对患儿进行合理的氧疗,通过氧疗使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在8.50KPa(60mmHg)左右,但是由新生儿机体的特殊性,往往会出现氧中毒,所以要使动脉血氧分压不能超过10.65KPa(79.7mmHg)为宜。在吸氧方式和给氧流量的选择上,应以血氧饱和度作为依据,对于血氧饱和度为96%左右,可以选择不吸氧或以鼻导管间断吸氧;对于血氧饱和度为90%左右,应选择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对于血氧饱和度小于85%,则应该给予增加氧流量或持续大流量面罩吸氧,但高浓度吸氧不宜超过3天[2]。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在患儿进行正确吸氧时,应保持正确的。在对患儿进行吸痰处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幅度需要小,操作要轻柔。痰液粘稠患儿可采取超声雾化吸入,使患儿痰液变得稀薄,从而便于吸痰处理[3]。与此同时,要注意患儿的卧位是否正确,使患儿始终保持正确的卧位,以便促进颅内静脉回流,进而促进颅内压降低。对患儿采取头高脚底的卧位,调整头肩部,抬高至18°至28°左右,头部位置要偏向一边,从而避免口腔分泌物引起患儿窒息。此外,通过心电监护设备对患儿的呼吸频率和节律变化进行监测观察。

1.2.3 保暖 新生儿体温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展较为不完善,使得新生儿体表散热较多,再加上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功能较差,产热不足,就使环境对患儿体温的影响较大。此外,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就更容易出现低体温状况,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患儿的保暖工作,使患儿体温始终保持在36℃左右。

1.2.4 合理喂养 对于重度患儿,应暂停母乳喂养,采用静脉补充液体及营养的喂养方式,在患儿病情得到缓解之后,方可进行母乳喂养,且喂养方式应是少量多次。对于无吸吮能力或吸吮能力较弱的患儿,则应采取滴管或鼻饲喂养母乳。

1.2.5 早期护理干预 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指导,使家长学会抚触婴儿的方法,如果患儿病情较轻,应尽量采取抚触处理。此外,对患儿家长也要进行心理干预,以使患儿家长负面情绪得到缓解,避免对治疗和护理的影响。

2 结 果

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52例轻、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愈出院,8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6例均临床治愈出院,2例患儿转院治疗。

3 讨 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轻度患儿预后良好,病情危重的患儿,死亡率较高,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中枢性呼吸衰竭。根据患儿病情,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患儿在24小时内症状明显,兴奋症状较为明显,随后患儿病情逐渐减轻,没有意识障碍;中度患儿有嗜睡、肌张力低下的症状,一半左右的患儿会出现惊厥的症状;重度患儿主要以抑制症状为主,有昏迷、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等症状,产后12小时内出现惊厥。重度患儿死亡率较高,存活患儿有严重后遗症[4]。

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掌握本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要点,通过及时正确的护理治疗,使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几率降低[5]。在护理过程中,利用正确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合理喂养、早期护理干预等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患儿病情。研究中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52例轻、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愈出院,8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6例均临床治愈出院,2例患儿转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患儿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敏,汤军花.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9(02):125-126.

[2] 张青花,马爱珍.1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护理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01):177-179.

[3] 宫运刚,于福泉,常云龙.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07):201-203.

[4] 唐光波,孙照华,王旭东.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1):109-111.

[5] 胡京晶,刘建涛,李红.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03):156-158.

上一篇: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30例老年痴呆的临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