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与浙江两省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时间:2022-09-11 05:37:31

江苏与浙江两省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摘要: 江浙两省均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大省,近年来两省在出口规模、增长速度、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出口主体等方面均呈现出了各自的特征。基于阐述2008―2014年江浙两省机电产品出口现状,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三个指标量化分析了两省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746.12

一、江浙两省机电产品出口现状比较分析

(一)出口规模及出口增速

2008―2014年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约为浙江省的2.14倍,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从2008年的680.72亿美元,经过五年的发展,于2013年终于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2014年达1124.92亿美元,7年间增长了约1.65倍,年均增速8.73%。而同期江苏的机电产品出口也从1614.12亿美元增至2214.51亿美元,增长了1.37倍,年均增速5.42%。虽然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比江苏高出3.31个百分点,但2014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却只有59.03%,比江苏的出口占比64.78%要低5.75个百分点。

(二)出口产品结构

江、浙两省虽同为机电产品的出口大省,但产品结构却完全不同。江苏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打印机、液晶显示板、计算机附件等产品。浙江出口的机电产品则主要是汽车摩托车零配件、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灯具、照明装置等传统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也有一些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机电产品出口离不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看,江苏高新技术产品的年出口额在2008年就超过了千亿美元,而浙江在2014年才达到155亿美元,因此江苏的出口规模大约是浙江的8~9倍,但从总体趋势来看两省的差距有缩小的迹象。从高新技术产品在机电产品出口中的占比来看,历年来江苏的比重一般保持在61.5%左右,而浙江的比重却很低,只有17.1%左右。

(三)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江、浙两省机电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较为相似,依然集中在几个传统的市场,包括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俄罗斯、香港、韩国与台湾等。江苏机电产品的出口市场集中度较浙江要高,其主要依赖欧盟、美国和东盟市场;而浙江则相对较为分散一些,出口市场除了欧盟和美国之外,东盟、俄罗斯、日本、香港和非洲也有较大的份额。偏高的市场集中度,不仅会使机电产品的出口市场风险增大,而且也是导致贸易摩擦频发的主要原因。

(四)产品出口主体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以私营企业为主,2014年私营企业的出口比重要占2/3左右,其次是三资企业,而国有企业的比重已降至5%以下。江苏的机电产品出口则以三资企业为主导,2014年三资企业的出口比重达58%,其次为私营企业,其出口比重为32.5%,与浙江一样出口比重最少的也是国营企业,其出口比重仅有9.5%,但依然比浙江国有企业的出口比重要高出约5个百分点。

三、江浙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比较分析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本文首先用修正过的RCA指数来测度江浙两省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RCAij =(Xij / Xtj)÷(XiW / XtW ),即Xij为江浙两省各自的机电产品出口总额,Xtj是江浙两省各自的总出口额,XiW为全国机电产品出口额,XtW为全国总出口额。2008年至2014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RCA值均小于0.8,而江苏省的RCA值均大于1,表明浙江省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较弱,而江苏省机电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则相对较强。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TC)

本文再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来测算江浙两省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从2008年至2014年江、浙两省机电产品出口的TC指数均值分别为0.23和0.67,浙江省历年的TC指数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而江苏也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态势,说明江浙两省机电产品出口都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有日益增强之势。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TC指数要高于江苏,其原因是:江苏的机电产品出口主要采用“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模式,而浙江则主要采用“一般贸易”出口,虽有一部分原材料和零配件的进口,但机电产品的大部分生产环节和工序都在本土完成。

(三)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

最后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来衡量江、浙两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MS=Xe/We,其中Xe为江、浙两省机电产品的年出口额;We为全世界机电产品的年出口总额。据测算,2008―2014年浙江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0.42%增至0.68%,增加了0.26个百分点,而江苏则从0.99%增至1.51%,增加了0.52个百分点。六年来江苏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约是浙江的2.32倍,市场占有率的增幅也比浙江高出0.26个百分点,说明江苏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渗透率和占有率要高于浙江。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2008―2014年浙江机电产品的年出口增速虽然要高于江苏,但由于起步晚、基数小,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规模却大约只有江苏的46.72%,即一半还不到,2014年江苏机电产品出口额及其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别为2214.51亿美元、64.78%,而浙江却分别只有1124.92亿美元和41.16%;二是江苏主要出口电子通信、计算机附件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要达到2/3左右,而浙江则主要出口汽摩配件、电话机、照明灯具等传统的资源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始终不到1/5;三是江苏的机电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和东盟等地区,市场集中度很高,而浙江机电产品的市场分布则相对更为广阔一些,除了欧盟、美国和东盟,日本、香港、韩国、台湾和俄罗斯也有一定的份额;四是浙江机电产品出口以私营企业为主、三资企业为辅,而江苏则以三资企业为主、私营企业为辅,两省国营企业的出口比例均很低;五是江苏机电产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比重呈略降之势,但仍然能保持在平均60%左右的水平,但浙江机电产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比重却始终在20%的水平波动;六是从RCA指数来看,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江苏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则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江苏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强于浙江的机电产品;七是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TC指数均值要远高于江苏,这主要是由于两省不同的出口贸易方式造成的,但不能就此论定浙江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远高于江苏;八是历年来江、浙两省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都呈上升之势,但江苏机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幅要大于浙江,而历年浙江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还不到江苏的一半,约仅有后者44.8%的水平。

(二)对策建议

1.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中小机电企业通过许可、转让或合作等形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并实现消化吸收后的二次创新;鼓励中大型机电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自主开展微创新、集成创新,或与其他企业开展联合创新,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去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以获取前沿技术。此外,机电企业还应充分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改善硬件,提升企业装备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产品的档次、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浙江应“聚新聚优、招大引强”,吸引外资更多地进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智能设备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机电产业或战略新兴产业,同时通过企业的并购重组和布局调整,培育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提高机电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江苏应引导扶持本土民营企业提升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协作的能力,积极嵌入跨国公司的上游供应链,通过强化产业间的内外、前后以及旁侧关联,延伸并拓宽产业链,放大外资的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促进整个机电产业集群化、联动式发展。

3.鼓励机电企业实施传统营销模式改革,大力推广应用各种B2B和B2C跨境电商销售平台,积极探索采用网络分销、前展后仓等O2O新渠道和新模式,提高机电产品在目标市场的渗透率和曝光率,从而提升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除了巩固好传统的出口市场,机电出口企业应积极开拓拉美、俄罗斯、东欧、中东和非洲等蓝海市场,鼓励出口企业抱团合作,走出去直接在国外设立销售专卖门店、商贸城和专业市场等。为应对国内要素成本的上涨,规避进口国的贸易壁垒限制,鼓励有条件的机电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调动与配置生产要素,以赢得新一轮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4.建立品牌扶持发展基金,培育发展品牌中介机构,鼓励机电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对注册、推广海外品牌的企业提供资讯、指导并给予补贴。鼓励本土企业与知名跨国企业开展合作创建联合品牌,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各种M2C(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创建终端品牌。借鉴国外先进的品牌运作和管理模式,结合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差异化的优质产品,加大品牌维权打假的力度,逐渐创立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企业原创品牌和产业区域品牌。

5.树立并强化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和低碳环保意识,密切关注、跟踪并研究世界先进标准和法规,鼓励中大型企业推行实施新标准和高标准,鼓励龙头领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争取掌握标准修订的主动权。鼓励中小机电企业积极推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技术、安全与环保方面的国际认证,扶持培育认证中介服务市场的发展,为中小机电企业的国际认证应提供一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对一些费用高昂的认证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

6.破除贸易壁垒、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完善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培育扶持人才中介服务市场发展,积极拓展国际人才市场,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创业就业,促进海内外人才科技项目交流。除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引进人才的同时,江浙机电企业还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协作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技能领军人才梯队。积极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营造崇尚技能的企业氛围,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拓宽技术工人晋升通道。进一步扩大知识、技术、技能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不断提升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的工作待遇。

[参考文献]

[1]孙铭.我国机电产品贸易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J].国际贸易,2008(4):37-48.

[2]林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8):6-8.

[3]黄兆京,赵银德.浅论入世以来江苏机电产品的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D].江苏大学,2010.

[4]侯振楠,李弘.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探讨[J].财经视点,2011(7):3-8.

上一篇:阅读打开儿童思维新视野 下一篇:如旧,如新――写在出发上海之前